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9-16页 |
·蒿属植物资源应用价值 | 第9-12页 |
·药用价值 | 第9-10页 |
·食用或饲用 | 第10-11页 |
·防治荒漠化 | 第11-12页 |
·蒿属植物系统学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蒿属植物孢粉学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蒿属植物叶表皮研究进展 | 第14页 |
·蒿属植物区系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小五台山概况 | 第15-16页 |
第2章 小五台山蒿属植物形态学研究 | 第16-2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6页 |
·资料与标本收集整理 | 第16页 |
·形态特征与检索表 | 第1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6-20页 |
·标本、资料收集与野外采集 | 第16页 |
·蒿属植物形态特征 | 第16-18页 |
·各组间形态学差异 | 第18页 |
·种的检索表 | 第18-20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20-22页 |
第3章 小五台山蒿属植物孢粉学研究 | 第22-2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2页 |
·材料 | 第22页 |
·制样和分析方法 | 第2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2-24页 |
·花粉形态及大小 | 第22-24页 |
·萌发孔沟 | 第24页 |
·花粉壁及表面纹饰 | 第24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24-29页 |
第4章 不同海拔高度上两种蒿属植物叶表皮结构比较研究 | 第29-3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9页 |
·试验材料 | 第29页 |
·制样方法和数据分析 | 第2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9-31页 |
·不同海拔高度叶表皮细胞及附属物变化 | 第29-30页 |
·不同海拔气孔形态变化 | 第30-31页 |
·讨论和结论 | 第31-35页 |
·稳定的叶表皮特征 | 第31页 |
·叶表皮特征随海拔上升发生的变化 | 第31-35页 |
第5章 小五台山蒿属植物区系研究 | 第35-41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3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5-40页 |
·种类组成 | 第35-38页 |
·区系成分分析 | 第38-39页 |
·和有关地区区系比较 | 第39-40页 |
·结论 | 第40-41页 |
第6章 结论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