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土地利用导向的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研究--以缙云县为例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 绪论 | 第9-18页 |
·研究背景和选题依据 | 第9-14页 |
·乡镇行政区划的调整热潮 | 第9-11页 |
·城乡土地利用状况 | 第11-14页 |
·研究内容与意义 | 第14-16页 |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2 研究进展及相关概念、理论 | 第18-30页 |
·行政区划方面的研究 | 第18-21页 |
·国内研究状况 | 第18-20页 |
·国外研究进展 | 第20-21页 |
·乡镇行政区划的研究进展 | 第21-23页 |
·土地利用分区研究进展 | 第23-24页 |
·研究的相关概念 | 第24-25页 |
·行政区划 | 第24-25页 |
·行政区划调整 | 第25页 |
·土地利用 | 第25页 |
·研究的相关理论 | 第25-30页 |
·区位理论 | 第25-27页 |
·增长极理论 | 第27-28页 |
·规模经济与聚集经济理论 | 第28-30页 |
3 研究区状况 | 第30-35页 |
·地理特征 | 第30页 |
·自然条件 | 第30-31页 |
·地形、地貌 | 第30-31页 |
·气候条件 | 第31页 |
·自然资源 | 第31-32页 |
·社会经济条件 | 第32-33页 |
·乡镇区划历史沿革 | 第33-35页 |
4 缙云县各乡镇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及结果分析 | 第35-48页 |
·缙云县土地利用特点 | 第35-36页 |
·土地利用结构不平衡 | 第35页 |
·用地类型空间分布的不平衡 | 第35-36页 |
·土地利用水平的空间不平衡性 | 第36页 |
·土地集约利用的基本涵义 | 第36-37页 |
·土地集约利用现状评价 | 第37-42页 |
·评价方法 | 第37-38页 |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 第38-41页 |
·评价指标无量纲化及标准化处理 | 第41页 |
·确定指标权重 | 第41-42页 |
·确定参评对象单一综合指数(集约度) | 第42页 |
·乡镇土地利用集约度计算 | 第42-45页 |
·乡镇规模与其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相关分析 | 第45-47页 |
·结论分析 | 第47-48页 |
5 基于土地利用导向的县域行政区划初步划分 | 第48-61页 |
·划分的必要性 | 第48页 |
·划分原则 | 第48页 |
·划分的步骤及主要方法原理介绍 | 第48-61页 |
·划分步骤 | 第48-49页 |
·主要方法原理介绍 | 第49-51页 |
·初选指标 | 第51-53页 |
·主成分分析 | 第53-55页 |
·系统聚类分析 | 第55-61页 |
6 缙云县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方案 | 第61-68页 |
·调整的基本原则 | 第61-62页 |
·相关因素修正 | 第62-65页 |
·缙云县现状乡镇地理分布分析 | 第62-63页 |
·缙云县现状方言分布分析 | 第63-64页 |
·交通距离的可达性分析 | 第64-65页 |
·具体的调整方案 | 第65-68页 |
7 结语 | 第68-70页 |
·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68页 |
·创新点 | 第68页 |
·不足之处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