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10页 |
1 引言 | 第10-23页 |
·铬的性质及用途 | 第10页 |
·铬的形态及危害 | 第10-11页 |
·六价铬对人体的危害 | 第11页 |
·六价铬对农田和植物的危害 | 第11页 |
·六价铬对排水管道和污水净化工程的影响 | 第11页 |
·铬污染来源和现状 | 第11-12页 |
·微波化学与环境微波化学技术 | 第12-22页 |
·微波发展历程 | 第12-13页 |
·微波加速化学反应的原理 | 第13-18页 |
·微波技术在化学中的应用 | 第18-19页 |
·微波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 第19-22页 |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性 | 第22-23页 |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22页 |
·论文工作的创新性 | 第22-23页 |
2 微波促进生物质处理含铬废水的研究 | 第23-37页 |
·含铬废水处理现状 | 第23-25页 |
·化学还原法 | 第23-24页 |
·钡盐法 | 第24页 |
·电化学还原法 | 第24页 |
·离子交换法 | 第24页 |
·活性炭吸附法 | 第24页 |
·膜分离法 | 第24-25页 |
·生物质处理含铬废水现状 | 第25-28页 |
·生物质及来源 | 第25页 |
·生物质法处理含铬废水研究现状 | 第25-27页 |
·生物质处理含铬废水的机理 | 第27-28页 |
·实验方法及仪器 | 第28-29页 |
·实验材料及仪器 | 第28页 |
·实验方法 | 第28页 |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28-29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29-32页 |
·溶液pH 值对铬去除的影响 | 第29-30页 |
·米糠生物质用量对铬去除的影响 | 第30-31页 |
·吸附时间对铬去除的影响 | 第31-32页 |
·吸附前后米糠谱图分析 | 第32-33页 |
·吸附动力学研究 | 第33-34页 |
·吸附机理讨论 | 第34-35页 |
·吸附后米糠的微波解毒实验研究 | 第35页 |
·微波解毒后残渣的长期稳定性研究 | 第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3 微波促进生物质处理铬渣的研究 | 第37-51页 |
·铬渣的产生和来源 | 第37页 |
·铬渣的组成和物相分析 | 第37-38页 |
·铬渣的组成 | 第37-38页 |
·铬渣的物相分析 | 第38页 |
·铬渣对环境的危害 | 第38页 |
·铬渣的治理和资源利用现状 | 第38-44页 |
·铬渣的减量化控制 | 第39页 |
·铬渣的无害化控制 | 第39-41页 |
·铬渣的资源利用 | 第41-44页 |
·实验方法及仪器 | 第44-45页 |
·主要材料及仪器 | 第44页 |
·实验方法 | 第44-45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5-48页 |
·R 对铬渣解毒的影响 | 第45页 |
·微波作用时间对铬渣解毒的影响 | 第45-46页 |
·微波功率对铬渣解毒的影响 | 第46-47页 |
·物料中水分对铬渣解毒的影响 | 第47-48页 |
·解毒前后铬渣物相分析 | 第48-49页 |
·解毒后铬渣的长期稳定性分析 | 第49-50页 |
·解毒机理探讨 | 第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4 微波促进铬渣脱色甲基橙溶液的研究 | 第51-58页 |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51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1-56页 |
·铬渣用量对甲基橙脱色率的影响 | 第51-52页 |
·H202 浓度对甲基橙脱色率的影响 | 第52页 |
·溶液pH 值对甲基橙溶液脱色率的影响 | 第52-53页 |
·微波加热功率的因素实验 | 第53页 |
·微波加热时间与脱色率的关系 | 第53-54页 |
·废水初始浓度对脱色率的影响 | 第54-55页 |
·微波-铬渣-H_O_2 体系处理甲基橙溶液的图谱分析 | 第55-56页 |
·微波-含铬矿物-H_2O_2 体系催化氧化机理研究 | 第56-58页 |
5 结论及展望 | 第58-60页 |
·结论 | 第58-59页 |
·微波促进生物质解毒含铬废水实验 | 第58页 |
·微波促进生物质解毒含铬废渣实验 | 第58-59页 |
·微波促进铬渣脱色甲基橙废水的研究 | 第59页 |
·展望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7页 |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67-68页 |
独创性声明 | 第68页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