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 第1-11页 |
1.1 研究侯马北站驼峰问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8页 |
1.2 国内外驼峰建设与运营的现状 | 第8-9页 |
1.2.1 国外驼峰现状 | 第8-9页 |
1.2.2 国内驼峰现状 | 第9页 |
1.3 本文研究问题所遵循的原则及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9-11页 |
第2章 驼峰概论 | 第11-24页 |
2.1 驼峰的概念及种类 | 第11页 |
2.2 驼峰进路控制系统 | 第11-12页 |
2.3 驼峰速度控制系统 | 第12-18页 |
2.3.1 驼峰调速设备 | 第12-16页 |
2.3.2 驼峰调速系统 | 第16-17页 |
2.3.3 驼峰速度自动化控制系统概述 | 第17-18页 |
2.4 驼峰及调车场线路平面 | 第18-19页 |
2.4.1 一般规定 | 第18-19页 |
2.4.2 驼峰推送部分线路平面 | 第19页 |
2.4.3 驼峰溜放部分线路平面 | 第19页 |
2.5 驼峰及调车场线路纵断面 | 第19-21页 |
2.5.1 驼峰推送部分线路纵断面 | 第19-20页 |
2.5.2 驼峰溜放部分线路纵断面 | 第20页 |
2.5.3 调车场线路纵断面 | 第20-21页 |
2.6 驼峰及调车场调速设备和防溜设备的设置 | 第21-24页 |
2.6.1 驼峰溜放部分调速设备的设置 | 第21-22页 |
2.6.2 调车场调速设备的设置 | 第22-23页 |
2.6.3 调车场尾部调速设备和防溜设备的设置 | 第23-24页 |
第3章 侯马北站驼峰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24-38页 |
3.1 侯马北站概况 | 第24页 |
3.2 侯马北站驼峰概况 | 第24-28页 |
3.3 侯马北站驼峰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28-38页 |
3.3.1 驼峰设备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28-34页 |
3.3.2 驼峰日常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34-38页 |
第4章 解决侯马北站驼峰存在问题的对策 | 第38-52页 |
4.1 解决驼峰设备问题的对策 | 第38-43页 |
4.1.1 提高驼峰解体准备工作质量,杜绝车辆带风(闸)作业 | 第38-39页 |
4.1.2 加强设备维护和作业控制,防止车辆进异线或“四股” | 第39页 |
4.1.3 改进作业方法,确保空车溜放安全 | 第39-40页 |
4.1.4 建议改造驼峰纵断面,确保难行车安全溜放 | 第40-42页 |
4.1.5 实行对323#道岔的严格控制,确保特殊车辆停留安全 | 第42页 |
4.1.6 完善设备联锁关系和加强人工卡控,防止车列冒进信号 | 第42-43页 |
4.1.7 装设风压低压报警装置,确保驼峰解体作业安全 | 第43页 |
4.2 解决驼峰日常作业问题的对策 | 第43-50页 |
4.2.1 建议把18km/h作为小缓入口参考速度 | 第43-44页 |
4.2.2 加强作业组织和完善站场设备,提高驼峰的解体能力 | 第44-46页 |
4.2.3 设置空车溜放线,解决空车溜放困难问题 | 第46-47页 |
4.2.4 改进操作方法和设置复轨装置,防止车辆爬大缓脱轨 | 第47-50页 |
4.2.5 建议对大缓进行改造,实行钩车溜放速度自动控制 | 第50页 |
4.3 努力提高驼峰作业人员素质 | 第50-52页 |
4.3.1 加强思想教育,增强作业人员安全意识和效率意识 | 第50页 |
4.3.2 加强业务训练,提高作业人员业务技能 | 第50-52页 |
结论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攻读工程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