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海洋学论文--海洋基础科学论文--海洋地质学论文--海洋沉积、历史海洋学论文

北黄海细颗粒物质的沉积特征与输运过程

中文摘要第1-5页
英文摘要第5-7页
致  谢第7-11页
符号说明第11-15页
图表名录第15-17页
第一章 引  言第17-20页
第二章 区域特征与研究进展第20-33页
 2.1 区域概况第20-25页
  2.1.1 地质地貌第20-22页
  2.1.2 气候概况第22页
  2.1.3 水文状况第22-25页
 2.2 陆架泥质沉积研究概况第25-28页
  2.2.1 泥质沉积结构的研究第26-27页
  2.2.2 陆架泥质沉积的沉积环境和控制因素第27-28页
  2.2.3 泥质沉积中的环境信息第28页
 2.3. 黄海泥质沉积研究概述第28-33页
  2.3.1 南黄海中部泥质沉积第29-30页
  2.3.2 南黄海东部泥质沉积第30-33页
第三章 材料与方法第33-51页
 3.1 采样与观测第33-38页
  3.1.1 底质采样第33-37页
  3.1.2 悬沙浓度测量第37页
  3.1.3 浅地层剖面第37页
  3.1.4 ADCP观测第37-38页
 3.2 实验室分析第38-42页
  3.2.1 粒度分析第38-39页
  3.2.2 水样第39-40页
  3.2.3 ~(210)Pb测年第40-41页
  3.2.4 地球化学分析第41页
  3.2.5 粘土矿物分析第41-42页
 3.3 数据分析第42-51页
  3.3.1 粒度参数计算第42页
  3.3.2 粒度趋势分析第42-44页
  3.3.3 沉积速率计算第44-45页
  3.3.4 粘土矿物的定性分析与半定量计算第45页
  3.3.5 ADCP测量悬沙浓度的可行性分析与现场标定方法第45-48页
  3.3.6 悬沙输运机制分析第48-51页
第四章 结果第51-117页
 4.1 激光粒度仪与沉降法、筛析法的比较第51-56页
  4.1.1 测量结果的重复性第51-52页
  4.1.2 与沉降法的比较第52-54页
  4.1.3 与筛析法的比较第54-56页
  4.1.4 与FRITSCH A22激光粒度仪的比较第56页
 4.2 底质分布第56-65页
  4.2.1 粒度参数分布特征第56-62页
  4.2.2 沉积类型及特征第62-65页
 4.3 柱状样粒度特征第65-72页
  4.3.1 C_1孔粒度特征第65-66页
  4.3.2 C_2孔粒度特征第66-69页
  4.3.3 C_3孔粒度特征第69页
  4.3.4 C_4孔粒度变化第69-72页
 4.4 全新统及中部泥质沉积的分布特征第72-73页
  4.4.1 全新统分布的初步认识第72-73页
  4.4.2 中部泥质沉积的分布特征第73页
 4.5 粒度趋势分析第73-85页
 4.6 沉积速率和沉积通量第85-92页
  4.6.1 ~(210)Pb垂向分布特征第85-87页
  4.6.2 沉积速率及沉积通量第87-88页
  4.6.3 ~(210)Pb放射总量和~(210)Pb的沉积通量第88-91页
  4.6.4 混合速率与沉积结构第91-92页
 4.7 悬沙分布第92-94页
 4.8 ADCP测量悬沙浓度的可行性分析与现场标定第94-98页
  4.8.1 水样悬沙浓度与平均体积后散射强度的相关分析第94-96页
  4.8.2 悬沙浓度剖面的现场标定第96-98页
 4.9 悬沙通量及输运机制第98-117页
  4.9.1 余流及悬沙通量第98-105页
  4.9.2 悬沙输运机制分析第105-106页
  4.9.3 底移质输沙量的计算第106-117页
第五章 讨论第117-155页
 5.1 激光粒度仪测试结果的分析第117-122页
  5.1.1 粘土含量的测定第117-118页
  5.1.2 粒度参数的比较第118-121页
  5.1.3 不同测试方法的准确度和精确度第121-122页
 5.2 粒度趋势分析第122-127页
  5.2.1 粒度趋势分析的理论依据第122页
  5.2.2 采样对粒度趋势分析的影响第122-125页
  5.2.3 净输运趋势与输运率第125-127页
  5.2.4 细颗粒沉积物的粒度趋势分析第127页
 5.3 影响ADCP测量悬沙浓度精度的因素第127-130页
  5.3.1 理论基础第127-129页
  5.3.2 操作系统误差第129-130页
 5.4 海底埋藏黄土第130-134页
 5.5 北黄海中部泥质沉积的物源第134-143页
  5.5.1 北黄海物质来源分析第134-137页
  5.5.2 北黄海中部泥质沉积物源分析第137-142页
  5.5.3 环绕山东半岛楔形沉积体的成因及物源探讨第142-143页
 5.6 南黄海东部泥质沉积的物源第143-147页
  5.6.1 东部泥质沉积的沉积通量和沉积总量第144-145页
  5.6.2 东海:南黄海东部泥质沉积的可能物源第145-147页
 5.7 黄海泥质沉积的比较第147-155页
  5.7.1 沉积特征第147-151页
  5.7.2 粘土矿物和地球化学特征第151-153页
  5.7.3 沉积速率和沉积通量第153-155页
第六章 结语第155-158页
参考文献第158-173页
博士研究生学习期间完成的学术论文第173-175页

论文共1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与牙龈成纤维细胞差异表达基因的克隆与分析
下一篇:陈炽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