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论文选题的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页 |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 第11-15页 |
·水上交通安全的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水域通航环境安全评价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论文的研究方法及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第2章 航道水域通航环境安全评价的研究 | 第16-30页 |
·安全评价的概述 | 第16-19页 |
·系统安全评价的概述 | 第16-17页 |
·一般安全评价方法及分类 | 第17-18页 |
·多指标综合安全评价方法 | 第18-19页 |
·水上交通安全评价 | 第19-20页 |
·水上交通安全评价的基本理论 | 第19-20页 |
·水上交通安全评价的常见方法 | 第20页 |
·航道水域通航环境安全评价的提出 | 第20-21页 |
·航道水域通航环境安全评价的必要性 | 第20页 |
·航道水域通航环境安全评价的目的性 | 第20-21页 |
·航道水域通航环境安全评价的基本问题 | 第21-27页 |
·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的确定 | 第21-22页 |
·指标权重的计算 | 第22-25页 |
·评价方法的选取 | 第25-26页 |
·评价模型的构建 | 第26-27页 |
·航道水域通航环境综合安全评价的常用数学模型 | 第27-29页 |
·模糊综合评价 | 第27-29页 |
·其它数学评价方法 | 第29页 |
·小结 | 第29-30页 |
第3章 可拓学理论及可拓综合评价 | 第30-38页 |
·可拓学概述 | 第30-34页 |
·可拓学 | 第30-31页 |
·物元的定义 | 第31-32页 |
·可拓集合 | 第32-33页 |
·关联函数 | 第33-34页 |
·可拓综合评价 | 第34-37页 |
·确定经典域和节域 | 第35页 |
·确定待评物元 | 第35-36页 |
·关联函数值的建立和计算 | 第36页 |
·等级的评定 | 第36-37页 |
·可拓理论对航道水域通航环境安全评价的适用性研究 | 第37-38页 |
第4章 基于可拓学的航道水域通航环境安全评价模型 | 第38-52页 |
·航道水域通航环境要素的可拓分析 | 第38-41页 |
·自然环境因素 | 第38-39页 |
·航道条件因素 | 第39-40页 |
·交通环境因素 | 第40-41页 |
·航道水域通航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41-44页 |
·指标体系的建立的基本原则 | 第41-42页 |
·评价指标的确定 | 第42-44页 |
·航道水域通航环境可拓物元系统的构建 | 第44-46页 |
·可拓指标评价标准的确定 | 第44-45页 |
·可拓综合评价物元的构建 | 第45-46页 |
·指标权重的计算 | 第46-50页 |
·AHP计算权重 | 第46-49页 |
·可拓动态权重 | 第49页 |
·权重的确定 | 第49-50页 |
·航道水域通航环境安全的可拓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 | 第50-51页 |
·小结 | 第51-52页 |
第5章 实例验证-宁波舟山港航道水域通航环境安全评价研究 | 第52-70页 |
·宁波-舟山港的概况 | 第52-62页 |
·宁波-舟山港的简介 | 第52-58页 |
·宁波-舟山港水域主要航道通航环境状况 | 第58-62页 |
·宁波-舟山港航道水域通航环境安全的可拓综合评价 | 第62-69页 |
·确定待评物元 | 第62-64页 |
·综合权重计算 | 第64-65页 |
·关联度计算 | 第65-68页 |
·评价结果分析 | 第68-69页 |
·小结 | 第69-70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研究生履历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