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生物学论文--环境植物学论文

植物促生菌与CO2联合作用对商陆和籽粒苋富集铯的影响及其相关机理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24页
   ·土壤中放射性核素污染现状、来源及危害第15-18页
     ·放射性素污染现状第15-16页
     ·铯在环境中的生物化学行为第16-17页
     ·放射性素的来源第17-18页
     ·放射性素的危害第18页
   ·大气 C0_2浓度升高对植物的影响第18-20页
     ·对植物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第19页
     ·对植物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第19-20页
   ·放射性核素生物修复技术第20-24页
     ·微生物修复第20-21页
     ·植物修复第21-22页
     ·微生物与植物联合修复第22-23页
     ·放射性核素生物修复优点及局限性第23-24页
第二章 选题依据与研究内容第24-26页
   ·选题依据及课题来源第24页
   ·研究主要内容第24-25页
   ·技术路线第25-26页
第三章 材料与方法第26-38页
   ·伯克氏菌对铯的耐性、富集及解钾试验第26-27页
     ·供试微生物及其培养第26页
     ·菌株 D54 对铯的耐性与富集第26-27页
     ·解钾试验第27页
   ·接种伯克氏菌对商陆和籽粒苋富集铯的影响第27-33页
     ·水培试验第27-29页
       ·供试植物第27页
       ·供试微生物第27页
       ·植物栽培与接种菌剂制备第27页
       ·添加铯与接种微生物处理第27-29页
       ·植物样品收获、制备、测定第29页
       ·耐性系数与生物富集率第29页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29页
     ·土培实验第29-33页
       ·供试植物第29页
       ·供试微生物第29-30页
       ·供试土壤第30页
       ·含铯污染土壤的制备第30-31页
       ·盆栽试验第31页
       ·植物收获与取样第31页
       ·样品测定项目及方法第31-32页
       ·耐性系数Ti第32-33页
       ·数据分析第33页
   ·C0_2与伯克氏菌联合作用对商陆和籽粒苋吸收铯的影响第33-38页
     ·C0_2浓度升高装置第33-35页
     ·试验设置第35页
     ·供试土壤与制备第35页
     ·供试植物第35-36页
     ·盆栽试验育苗与管理第36页
     ·收获与取样第36页
     ·样品测定项目与方法第36页
     ·Cs 转移系数、浓缩率、总吸收量第36-37页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37-38页
第四章 伯克氏菌对铯的耐性、富集及解钾作用第38-41页
   ·伯克氏菌对铯的耐性与富集第38-39页
     ·伯克氏菌对铯的耐性第38页
     ·伯克氏菌对铯的富集第38-39页
   ·伯克氏菌解钾第39页
   ·讨论与结论第39-41页
     ·讨论第39-40页
     ·小结第40-41页
第五章 接种伯克氏菌对籽粒苋和商陆富集铯的影响第41-56页
   ·水培条件下接种伯克氏菌对籽粒苋生长及富集铯的影响第41-44页
     ·籽粒苋生长与生物量第41页
     ·籽粒苋不同组织铯含量第41-42页
     ·籽粒苋根系形态第42-44页
     ·籽粒苋对铯的耐性指数与富集系数第44页
   ·土培条件下接种伯克氏菌对商陆和籽粒苋生长及富集铯的影响第44-52页
     ·商陆和籽粒苋生长、生物量、耐性指数第44-46页
     ·植物对铯的富集量第46页
     ·植物钾含量第46-47页
     ·根系形态第47-49页
     ·光合参数第49-50页
     ·叶绿素含量第50-51页
     ·CAT、POD、SOD 酶活性及MDA 含量第51-52页
   ·讨论与结论第52-56页
     ·讨论第52-54页
     ·小论第54-56页
第六章 C0_2与伯克氏菌联合作用对商陆和籽粒苋吸收铯的影响第56-73页
   ·C0_2与伯克氏菌对商陆与籽粒苋生长和生物量及富集铯的影响第56-61页
     ·商陆与籽粒苋生长和生物量第56-57页
     ·商陆与籽粒苋铯含量第57-58页
     ·商陆与籽粒苋铯吸收量第58-59页
     ·转移系数和富集率第59-61页
     ·C0_2与伯克氏菌对商陆与籽粒苋吸收钾的影响第61页
   ·C0_2与伯克氏菌对商陆与籽粒苋生理生化的影响第61-66页
     ·光合参数第61-63页
     ·叶绿素含量第63-64页
     ·SOD、CAT 活性第64页
     ·MDA 含量第64-66页
   ·C0_2与伯克氏菌对根际土壤有机碳、氮及pH 值的影响第66-68页
     ·根际土壤总有机碳、氮第66-68页
     ·根际土壤pH 值第68页
   ·讨论与结论第68-73页
     ·C0_2浓度升高和接种伯克氏菌在铯胁迫下对商陆和籽粒苋生长的影响第68-69页
     ·C0_2浓度升高和接种伯克氏菌对商陆和籽粒苋富集铯及修复效率的影响第69-70页
     ·C0_2浓度升高和接种伯克氏菌对商陆和籽粒苋吸收钾的影响第70页
     ·C0_2浓度升高和接种伯克氏菌对商陆和籽粒苋光合作用的影响第70-71页
     ·C0_2浓度升高和接种伯克氏菌对商陆和籽粒苋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第71页
     ·C0_2浓度升高和接种伯克氏菌对根际土壤总有机碳、氮的影响第71-72页
     ·C0_2浓度升高和接种伯克氏菌对根际土壤pH 的影响第72页
     ·小结第72-73页
第七章 结果与展望第73-76页
   ·主要结论第73-74页
   ·创新点第74-75页
   ·研究展望第75-76页
参考文献第76-86页
致谢第86-87页
作者简历第87-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转录因子HY5在拟南芥乙烯生物合成及信号转导中的功能分析
下一篇:鸭肠炎病毒UL15及UL41基因的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