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0页 |
| ·题目来源、意义 | 第7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7-8页 |
| ·认识及创新点 | 第8-10页 |
| 第二章 地区概况 | 第10-13页 |
| ·构造位置及地质背景 | 第10-12页 |
| ·地层层序及地层划分 | 第12-13页 |
| 第三章 储层参数计算方法研究与解释模型的建立 | 第13-48页 |
| ·关键井的选取 | 第13页 |
| ·泥质含量的确定 | 第13-14页 |
| ·矿物成分计算方法 | 第14-17页 |
| ·孔隙度计算方法 | 第17-27页 |
| ·渗透率计算方法 | 第27-30页 |
| ·含气饱和度计算方法 | 第30-34页 |
| ·m、n 值的计算 | 第34-48页 |
| 第四章 应用效果分析 | 第48-62页 |
| ·成果检验 | 第48-52页 |
| ·普光构造精细解释 | 第52-56页 |
| ·大湾构造精细解释 | 第56-58页 |
| ·毛坝场构造精细解释 | 第58-62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2-63页 |
| ·结论 | 第62页 |
| ·建议 | 第62-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 致谢 | 第65-66页 |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