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致谢 | 第7-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 ·研究方法及全文框架 | 第15-16页 |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 ·全文框架 | 第16页 |
|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6-18页 |
| 第二章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基础理论 | 第18-27页 |
| ·古典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理论 | 第18-21页 |
| ·刘易斯模型 | 第18-20页 |
| ·拉尼斯—费模型 | 第20-21页 |
| ·新古典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理论 | 第21-24页 |
| ·乔根森模型 | 第21-23页 |
| ·托达罗模型 | 第23-24页 |
| ·工业化和城市化理论的最新研究进展 | 第24-27页 |
| ·福济塔—克鲁格曼模型 | 第24-25页 |
| ·杨小凯—赖斯模型 | 第25-27页 |
| 第三章 中国城市化滞后的理论分析 | 第27-37页 |
| ·杨小凯—赖斯城市化模型的修正和扩展 | 第27-28页 |
| ·一般均衡结构:超边际比较静态分析 | 第28-34页 |
| ·中国城市化滞后的理论解释 | 第34-37页 |
| 第四章 中国城市化滞后的实证检验 | 第37-45页 |
| ·中国交易效率与中国工业化及服务业化内在依存关系的实证研究 | 第37-42页 |
| ·变量选取和数据描述 | 第37-38页 |
| ·计量模型设定 | 第38页 |
|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 第38-42页 |
| ·中国工业化及服务业化与中国城市化之间的因果关系检验 | 第42-45页 |
| ·变量选取和数据描述 | 第42-43页 |
| ·单位根检验 | 第43页 |
|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 第43-45页 |
| 第五章 基本结论和政策涵义、全文总结及研究展望 | 第45-48页 |
| ·基本结论和政策涵义 | 第45-46页 |
| ·基本结论 | 第45页 |
| ·政策涵义 | 第45-46页 |
| ·全文总结 | 第46-47页 |
| ·研究展望 | 第47-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 附录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