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化:当代消费社会批判的一个维度--鲍德里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研究
内容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导论 | 第9-27页 |
一、选题缘起 | 第9-13页 |
二、研究综述 | 第13-19页 |
三、本文研究路径和主要内容 | 第19-23页 |
四、研究的重难点和创新点 | 第23-27页 |
第一章 “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理论的思想框架 | 第27-69页 |
第一节 理论的主要思想资源 | 第27-53页 |
一、海德格尔的浪漫诗性 | 第28-32页 |
二、巴特的符号学 | 第32-37页 |
三、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 | 第37-42页 |
四、德波的景观社会理论 | 第42-46页 |
五、莫斯-巴塔耶的象征交换思想 | 第46-53页 |
第二节 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 第53-69页 |
一、从前期消费思想到符号消费 | 第53-58页 |
二、从物质生产走向符号生产 | 第58-62页 |
三、从政治经济学走向符号政治经济学 | 第62-69页 |
第二章 “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基本概念 | 第69-89页 |
第一节 意指逻辑下的消费 | 第69-79页 |
一、马克思的主要消费思想要旨 | 第69-74页 |
二、符号意义上的的消费 | 第74-79页 |
第二节 伪消费背后的需求幻象 | 第79-82页 |
第三节 符号的运作与统治 | 第82-89页 |
一、符号和符号价值 | 第82-85页 |
二、符号统治下的消费逻辑 | 第85-89页 |
第三章 “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理论旨趣 | 第89-102页 |
第一节 物的符号化与社会符号化 | 第89-94页 |
一、物的符号化:社会符号化的前提 | 第90-92页 |
二、鲍德里亚后期思想的核心:社会符号化 | 第92-94页 |
第二节 符号-物的社会意识形态 | 第94-102页 |
第四章 “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与社会现实 | 第102-112页 |
第一节 “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与当代西方社会 | 第103-107页 |
第二节 “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对当下中国的启示 | 第107-112页 |
第五章、“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之批判 | 第112-133页 |
第一节 对马克思劳动概念的误读及其方法论根源 | 第112-120页 |
第二节 对马克思拜物教理论的误读 | 第120-128页 |
第三节 评鲍德里亚对社会历史进程的“重新理解” | 第128-133页 |
结语:鲍德里亚批判 | 第133-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143-153页 |
致谢 | 第153-1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