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目录 | 第4-8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8-17页 |
第一节 论题的提出及其意义 | 第8-9页 |
第二节 文献回顾 | 第9-12页 |
一、关于日本“泡沫经济”的文献回顾 | 第9-10页 |
二、关于中日经济泡沫比较的文献回顾 | 第10-12页 |
第三节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逻辑结构 | 第12-14页 |
一、本文的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二、本文的逻辑结构 | 第13-14页 |
第四节 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 | 第14页 |
第五节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14-16页 |
一、理论观点创新和研究方法创新 | 第14-15页 |
二、实践创新 | 第15-16页 |
第六节 本文的主要不足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泡沫经济”相关理论 | 第17-21页 |
第一节 “泡沫经济”的概念 | 第17-18页 |
第二节 影响“泡沫经济”的因素 | 第18-19页 |
第三节 “泡沫经济”的特征 | 第19-21页 |
第三章 中日资产价格泡沫的有关经济现象 | 第21-33页 |
第一节 中国近年来的资产价格泡沫化情况 | 第21-27页 |
一、经济背景 | 第21-22页 |
二、股票市场 | 第22-24页 |
三、房地产市场 | 第24-27页 |
第二节 日本1980-1990 年代的“泡沫经济”和“失去的十年” | 第27-33页 |
一、泡沫产生的经济背景和政策环境 | 第27-29页 |
二、“泡沫经济”的表象 | 第29-30页 |
三、经济泡沫的破裂和长期萧条 | 第30-33页 |
第四章 比较研究之一:中日经济泡沫化程度的量化对比分析 | 第33-42页 |
第一节 中日股票市场泡沫化程度的量化对比 | 第33-36页 |
一、“股市市值/国民产出”指标 | 第33-34页 |
二、“股价成长率/国民产出成长率”指标 | 第34-35页 |
三、“市盈率”指标 | 第35-36页 |
第二节 中日房地产市场泡沫化程度的量化对比 | 第36-40页 |
一、“房价收入比”指标 | 第36-38页 |
二、“地价成长率/国民产出成长率”指标 | 第38-40页 |
三、“房地产贷款额占金融机构贷款总额比重”指标 | 第40页 |
第三节 总结 | 第40-42页 |
第五章 比较研究之二:日本泡沫引发萧条的机理对于中国的适用性分析 | 第42-60页 |
第一节 日本资产价格泡沫破裂引发经济萧条的机理 | 第42-48页 |
一、资产价格泡沫膨胀时期微观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 | 第42-45页 |
二、泡沫破裂时微观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 | 第45-47页 |
三、资产价格泡沫破裂引发经济萧条的机理 | 第47-48页 |
第二节 日本机理对于中国的适用性分析 | 第48-60页 |
一、中国企业和银行介入资产泡沫的程度(中日金融监管环境的差异) | 第48-51页 |
二、中国国内消费市场拉动经济增长的潜力(中日经济发展阶段的差异 | 第51-54页 |
三、中国产业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潜力(中日资本存量和要素价格的差异 | 第54-60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