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北旱塬农田防护林生态场效应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1 引言 | 第8-20页 |
| ·研究背景 | 第8-15页 |
| ·防护林生态特征研究 | 第10-12页 |
| ·生态场研究进展 | 第12-15页 |
| ·本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5-20页 |
| ·研究目标 | 第15页 |
|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 ·研究方法 | 第16-19页 |
|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 2 研究区概况 | 第20-26页 |
| ·地理位置 | 第20-21页 |
| ·地形地貌 | 第21页 |
| ·气候 | 第21-22页 |
| ·大气环流 | 第21-22页 |
| ·降水与热量 | 第22页 |
| ·土壤 | 第22页 |
| ·植被 | 第22-23页 |
| ·社会经济状况 | 第23-26页 |
| 3 生态位与生态场理论 | 第26-30页 |
| ·物种间的相互作用 | 第26页 |
| ·农林界面附近的生态位重叠与水肥竞争 | 第26-27页 |
| ·生态位与生态场 | 第27-28页 |
| ·小结 | 第28-30页 |
| 4 生态场模型研究 | 第30-34页 |
| ·生态场的计算 | 第30-32页 |
| ·生态场的特征 | 第32-33页 |
| ·生态场的单位 | 第32页 |
| ·生态场的作用范围 | 第32页 |
| ·生态场的矢量性 | 第32-33页 |
| ·生态干涉势 | 第33页 |
| ·小结 | 第33-34页 |
| 5 农田防护林资源因子场 | 第34-58页 |
| ·土壤水分场 | 第34-41页 |
| ·农田水分场 | 第34-36页 |
| ·防护林水分干涉势 | 第36-41页 |
| ·养分场 | 第41-50页 |
| ·农林复合系统土壤养分分布特征 | 第41-47页 |
| ·防护林养分干涉势 | 第47-50页 |
| ·光照场 | 第50-57页 |
| ·太阳视运动轨迹的计算 | 第50-52页 |
| ·树冠投影的模拟模型 | 第52-55页 |
| ·林带光因子干涉势 | 第55-57页 |
| ·小结 | 第57-58页 |
| 6 农林相互作用效应模拟分析 | 第58-62页 |
| ·模型因子的选取 | 第58页 |
| ·各因子权重的确定 | 第58页 |
| ·生态场效应的模拟 | 第58-60页 |
| ·农林间相互作用分析 | 第60-62页 |
| 7 结论与讨论 | 第62-64页 |
| ·结论与建议 | 第62页 |
| ·讨论 | 第62-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 个人简介 | 第68-70页 |
| 导师简介 | 第70-74页 |
| 获得成果清单 | 第74-75页 |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