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前言 | 第8-10页 |
一 选题背景 | 第8页 |
二 研究的意义 | 第8-9页 |
三 理论创新与不足 | 第9-10页 |
第一章 独立董事制度综述 | 第10-13页 |
一 独立董事的相关概念 | 第10-11页 |
二 独立董事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历程 | 第11-13页 |
第二章 我国的独立董事制度 | 第13-21页 |
一 我国引入独立董事制度的背景和发展 | 第13-14页 |
二 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实施现状 | 第14-18页 |
(一) 大部分上市公司实施独立董事制度情况良好,独立董事制度对完善上市公司治理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 第14-16页 |
1. 独立董事的规模 | 第14-15页 |
2. 人员结构 | 第15页 |
3. 独立董事对董事会影响力明显 | 第15-16页 |
(二) 我国独立董事制度实施效果不明显,与事前的制度预期存在较大差距 | 第16-18页 |
1. 上市公司的违规行为 | 第16-17页 |
2. 独立董事的尴尬处境 | 第17-18页 |
三 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现状分析 | 第18-21页 |
1. “花瓶”现象依旧存在,部分职权有名无实 | 第18-19页 |
2. 选拔机制不健全,独立董事独立性不强 | 第19页 |
3. 办公时间不足,花在上市公司的时间非常有限 | 第19-20页 |
4. 激励机制不健全,责权利不对等 | 第20-21页 |
第三章 独立董事的专职化 | 第21-25页 |
一 实行独立董事专职化的现实意义 | 第21-23页 |
(一) 从理论上看,独立董事专职化能够克服现行各种学说的不足 | 第21-22页 |
(二) 从实践中看,独立董事专职化能够解决我国现行独立董事制度实施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 第22-23页 |
二 实现独立董事专职化的主要途径 | 第23-25页 |
(一) 市场准入制度 | 第24页 |
(二) 资格管理制度 | 第24页 |
(三) 工资报酬法律制度 | 第24-25页 |
(四) 权利责任法律制度 | 第25页 |
第四章 我国独立董事专职化的具体制度安排 | 第25-38页 |
一 独立董事资格证书制度 | 第25-29页 |
(一) 实行独立董事资格证书制度的必要性 | 第25-26页 |
(二) 实行独立董事资格证书制度对独立董事独立性的促进作用 | 第26-27页 |
1. 有助于独立董事人格独立 | 第26-27页 |
2. 有助于独立董事经济利益独立 | 第27页 |
3. 有助于提升独立董事在公司董事会“说话”的分量 | 第27页 |
4、有助于减轻国有产权内在缺陷 | 第27页 |
(三) 实施独立董事资格证书制度的运行构想 | 第27-29页 |
1. 资格认证组织 | 第28页 |
2. 资格认证内容 | 第28页 |
3. 资格认证方式 | 第28页 |
4. 建立资格人员人才库 | 第28页 |
5. 独立董事的选聘 | 第28页 |
6. 独立董事资格的终止 | 第28-29页 |
二 建立全国独立董事协会 | 第29-32页 |
(一) 建立全国独立董事协会的必要性 | 第29-31页 |
(二) 全国独立董事协会的运行机制 | 第31-32页 |
1. 独立董事协会的性质 | 第31页 |
2. 独立董事协会的会员 | 第31页 |
3. 独立董事协会的组成部门 | 第31页 |
4. 独立董事协会的经费来源 | 第31页 |
5. 独立董事协会的职能 | 第31-32页 |
三 采用独立董事事务所制 | 第32-35页 |
(一) 建立独立董事事务所的必要性 | 第32-34页 |
1. 建立独立董事事务所有助于独立董事独立性的提高 | 第32-33页 |
2. 建立独立董事事务所可以弥补自然人独立董事能力的不足 | 第33页 |
3. 建立独立董事事务所可以形成对独立董事的有效约束 | 第33-34页 |
(二) 独立董事事务所的运行构想 | 第34-35页 |
1. 独立董事事务所的组织形式 | 第34页 |
2. 独立董事事务所的人员组成 | 第34页 |
3. 独立董事事务所的业务管理 | 第34页 |
4. 独立董事事务所的收费制度 | 第34页 |
5. 独立董事事务所的行业管理 | 第34-35页 |
四 独立董事责任保险制度 | 第35-38页 |
(一) 独立董事责任保险的概念 | 第35-36页 |
(二) 独立董事责任保险在我国的发展 | 第36页 |
(三) 设立独立董事责任保险制度的意义 | 第36-37页 |
(四) 构建我国独立董事责任保险制度的具体设想 | 第37-38页 |
1. 责任保险的承保范围 | 第37页 |
2. 关于承保对象 | 第37-38页 |
3. 关于保险费用的承担 | 第38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38-41页 |
一 结论 | 第38-39页 |
二 研究与展望 | 第39-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