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序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非法集资概念及特征 | 第10-12页 |
第一节 非法集资的概念 | 第10-11页 |
第二节 非法集资的特征 | 第11-12页 |
一、非法性 | 第11页 |
二、特定性 | 第11-12页 |
三、多样性 | 第12页 |
第二章 非法集资犯罪现状及成因 | 第12-21页 |
第一节 非法集资的历史发展及现状 | 第13-14页 |
一、非法集资的历史发展 | 第13页 |
二、非法集资的现状 | 第13-14页 |
第二节 非法集资犯罪的成因 | 第14-21页 |
一、市场经济主体原因 | 第14-18页 |
二、不合理的金融制度 | 第18-20页 |
三、法律上定义不清,缺乏标准 | 第20页 |
四、社会闲散资金多投资渠道少 | 第20-21页 |
第三章 非法集资犯罪司法认定中的疑难问题 | 第21-30页 |
第一节 侦查过程和认定过程中存在的难点 | 第22-23页 |
一、侦查过程中的难点 | 第22页 |
二、认定过程中的难点 | 第22页 |
三、打击和预防的难点 | 第22-23页 |
第二节 界定"非法集资"与"合法民间借贷"存在的难点 | 第23-25页 |
一、民间借贷与合法集资、非法集资的区别 | 第23-24页 |
二、民间借贷与非法集资界定困难 | 第24-25页 |
第三节 界定集资诈骗罪主观方面存在的难点 | 第25-27页 |
一、集资诈骗罪是否必须具有“非法占有为目的” | 第25-26页 |
二、非法占有的认定方法 | 第26-27页 |
第四节 认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存在的难点 | 第27-30页 |
一、对于“公众”的理解 | 第27-28页 |
二、依法设立的金融机构是否可以构成本罪主体 | 第28-30页 |
第四章 非法集资犯罪刑罚配置问题 | 第30-39页 |
第一节 非法集资犯罪的配置死刑是否合适 | 第30-35页 |
一、主张废止论的理由 | 第31-32页 |
二、主张存留论的理由 | 第32-35页 |
第二节 罚金刑存在的问题 | 第35-37页 |
一、罚金刑的陷入僵局的原因分析 | 第35-36页 |
二、如何提升罚金刑在刑罚配置中的地位 | 第36-37页 |
第三节 监禁刑现状是否合理 | 第37-39页 |
一、对非法集资犯罪适用监禁刑矫正犯罪的效果不佳 | 第37-38页 |
二、非监禁刑有着更显著的优点 | 第38页 |
三、对轻微非法集资犯罪可不适用监禁刑 | 第38页 |
四、对非法集资犯罪适用非监禁刑符合世界刑罚发展趋势 | 第38-39页 |
第五章 非法集资犯罪之预防 | 第39-51页 |
第一节 完善相关法律 | 第39-42页 |
一、对非法集资的准确定性 | 第39-40页 |
二、用直接融资的手段规制非法集资犯罪 | 第40-42页 |
三、配置正当抗辩事由 | 第42页 |
第二节 改革金融制度 | 第42-48页 |
一、进行金融改革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 第43-44页 |
二、借鉴美国社区银行制度,加强完善城市信用社的建设 | 第44-46页 |
三、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国际经验 | 第46-48页 |
第三节 加强社会防控 | 第48-51页 |
一、严格执法,加大法律制裁威慑力 | 第48-49页 |
二、加强舆论引导和宣传,提高公众对非法集资的识别能力 | 第49页 |
三、整顿金融市场,创造良好的社会投资环境 | 第49-51页 |
注释 | 第51-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后记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