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1 绪论 | 第11-22页 |
·研究缘起 | 第11-13页 |
·提升大学生信息素养是时代要求 | 第11页 |
·《文检课》是提升大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手段 | 第11-12页 |
·单一的课程资源观制约了《文检课》的发展 | 第12页 |
·博客的兴起为《文检课》课程资源开发提供了契机 | 第12-13页 |
·研究述评 | 第13-20页 |
·课程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研究述评 | 第13-15页 |
·博客及其教育应用研究述评 | 第15-18页 |
·《文检课》研究述评 | 第18-19页 |
·课程资源、博客与《文检课》的关系 | 第19-20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0-21页 |
·研究目的 | 第20页 |
·理论意义 | 第20页 |
·实践意义 | 第20-21页 |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文献资料法 | 第21页 |
·行动研究法 | 第21页 |
·案例研究法 | 第21页 |
·问卷调查法 | 第21-22页 |
2 文检课》课程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原理 | 第22-32页 |
·课程资源的概念 | 第22页 |
·《文检课》课程资源的特点 | 第22-24页 |
·多样性 | 第22-23页 |
·生成性 | 第23页 |
·潜在性 | 第23页 |
·选择性 | 第23-24页 |
·《文检课》课程资源的分类 | 第24页 |
·《文检课》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理论基础 | 第24-29页 |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第25-26页 |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26-27页 |
·交互学习理论 | 第27-28页 |
·反思性学习理论 | 第28-29页 |
·《文检课》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原则 | 第29-32页 |
·开放性原则 | 第29-30页 |
·经济性原则 | 第30页 |
·针对性原则 | 第30页 |
·共享性原则 | 第30-32页 |
3《文检课》课程资源开发平台——博客的建构 | 第32-39页 |
·博客的概念 | 第32-33页 |
·博客的特点 | 第33-34页 |
·创建特点:零技术、易申请、低成本 | 第33页 |
·管理特点:易管理、可订阅、可引用 | 第33页 |
·传播特点:私有性、开放性、交互性、共享性、自媒体 | 第33-34页 |
·博客的创建方式 | 第34-35页 |
·托管博客 | 第34-35页 |
·自建独立博客网站 | 第35页 |
·附属博客 | 第35页 |
·《文检课》课程资源开发平台——“信息检索”博客的创建 | 第35-39页 |
·选择托管方式创建博客的依据 | 第35-36页 |
·“信息检索”博客的创建过程 | 第36-37页 |
·“信息检索”博客的功能模块设计和使用统计 | 第37-39页 |
4 基于博客的《文检课》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 第39-61页 |
·博客中《文检课》资源的表现形式 | 第39-42页 |
·日志 | 第39-40页 |
·评论 | 第40页 |
·留言 | 第40-41页 |
·资源导航 | 第41-42页 |
·视频、音频、图片 | 第42页 |
·开发利用博客中《文检课》资源的技术支持 | 第42-45页 |
·博客圈 | 第42-43页 |
·博客搜索引擎 | 第43页 |
·RSS 聚合技术 | 第43-44页 |
·Trackback 技术 | 第44页 |
·Tag 技术 | 第44-45页 |
·置顶加精技术 | 第45页 |
·基于博客的《文检课》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 第45-57页 |
·开发利用博客中的原生性资源 | 第45-47页 |
·开发利用博客中的内生性资源 | 第47-55页 |
·开发利用博客中的外生性资源 | 第55-57页 |
·基于博客平台的教学效果分析 | 第57-61页 |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第58页 |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 第58-59页 |
·增强学生的信息道德意识 | 第59页 |
·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 第59-61页 |
5 结语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科研情况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