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2页 |
引言 | 第12-14页 |
第一章 证券私募发行制度概述及对应募人限定必要性分析 | 第14-23页 |
第一节 证券私募发行制度概述 | 第14-19页 |
一、证券私募发行的概念 | 第14-17页 |
二、证券私募发行制度的优势与缺陷 | 第17-19页 |
第二节 证券私募发行中对应募人界定的必要性 | 第19-23页 |
一、平衡证券私募发行中博弈双方的利益 | 第20页 |
二、保障证券私募发行中的契约自由 | 第20-21页 |
三、保障私募市场的稳健发展 | 第21-23页 |
第二章 现有成熟制度的界定与实践 | 第23-36页 |
第一节 美国 | 第23-31页 |
一、1933年《证券法》第4(2)条及其相关解释和判例 | 第23-26页 |
二、美国律师协会报告 | 第26-27页 |
三、规则146(Rule 146) | 第27-28页 |
四、D条例下的501、506规则 | 第28-29页 |
五、州内发行 | 第29-30页 |
六、小额发行豁免 | 第30-31页 |
七、规则701 | 第31页 |
八、小结 | 第31页 |
第二节 日本 | 第31-32页 |
第三节 我国台湾地区 | 第32-34页 |
一、台湾“公司法”上的规定 | 第32-33页 |
二、台湾“证券交易法”上的规定 | 第33-34页 |
三、“证券投资信托及顾问法”和“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办法”上的规定 | 第34页 |
第四节 各国(地区)对证券私募应募人规定的共同点 | 第34-36页 |
一、不放弃对应募人人数加以限制 | 第35页 |
二、对应募人的资格予以严格的限制 | 第35页 |
三、对机构投资者的格外偏爱 | 第35-36页 |
第三章 我国对证券私募发行应募人规范和实践的现状 | 第36-46页 |
第一节 现行法律规范状况 | 第36-41页 |
一、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中对应募人的法律界定 | 第36-39页 |
二、现行规范的缺陷 | 第39-41页 |
第二节 实践中对应募人的态度 | 第41-46页 |
一、应募人的相关实践 | 第41-44页 |
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 第44-46页 |
第四章 我国证券私募发行应募人法律界定的构建 | 第46-57页 |
第一节 基本原则 | 第47-50页 |
一、不涉及公共利益原则 | 第47-48页 |
二、市场效率与公平相结合原则 | 第48页 |
三、统一规定与分层次规定相结合原则 | 第48-50页 |
第二节 证券私募发行应募人的具体规定 | 第50-57页 |
一、人数标准规定 | 第50-52页 |
二、投资者资格标准 | 第52-57页 |
结语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