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前言 | 第11-13页 |
第一章 机动车强制保险制度综述 | 第13-26页 |
第一节 机动车强制保险的基础原理 | 第13-23页 |
一、机动车强制保险的概念 | 第13-15页 |
二、机动车强制保险的定性 | 第15-20页 |
三、机动车强制保险在道路交通事故补偿体系中的地位 | 第20-23页 |
第二节 两岸的立法实践 | 第23-26页 |
一、大陆的立法实践 | 第23-24页 |
二、台湾地区的立法实践 | 第24-26页 |
第二章 两岸机动车强制保险制度的比较 | 第26-45页 |
第一节 保险责任之比较 | 第26-32页 |
一、除外损失之比较 | 第26-28页 |
二、责任限额之比较 | 第28-30页 |
三、免责事由之比较 | 第30-32页 |
第二节 保险费率之比较 | 第32-38页 |
一、保险费率的合理确定 | 第32-35页 |
二、保险费率的浮动制度 | 第35-38页 |
第三节 第三人权益保护之比较 | 第38-42页 |
一、第三人主体制度之比较 | 第38-40页 |
二、第三人直接请求权之比较 | 第40-42页 |
第四节 救助基金制度之比较 | 第42-45页 |
一、救助基金的定位 | 第42-43页 |
二、救助基金的性质 | 第43页 |
三、救助基金制度的内容 | 第43-45页 |
第三章 完善大陆交强险制度的立法建议 | 第45-52页 |
第一节 调整保险责任 | 第45-46页 |
一、将财产损失纳入除外责任 | 第45页 |
二、建立统一的责任限额 | 第45页 |
三、严格限定免责事由 | 第45-46页 |
第二节 完善保险费率的结构与浮动机制 | 第46-47页 |
一、遵循不盈不亏原则确立保险费率 | 第46-47页 |
二、加强程序公开公正 | 第47页 |
第三节 完善第三人权益之保护 | 第47-49页 |
一、将乘客纳入第三人范围 | 第48页 |
二、引入请求权的概念和确立间接受害人的请求权人地位 | 第48页 |
三、明确赋予第三人直接请求权 | 第48-49页 |
第四节 尽快完善救助基金制度 | 第49-52页 |
一、明确救助基金性质和补偿范围 | 第49-50页 |
二、拓宽救助基金的来源 | 第50-51页 |
三、建立高效的救助基金运转机制 | 第51-52页 |
结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