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导言 | 第6-10页 |
一、占有型人格与存在型人格的涵义 | 第10-16页 |
(一) 占有型人格 | 第10-13页 |
(二) 存在型人格 | 第13-16页 |
二、占有与存在在德育中的具体表现 | 第16-23页 |
(一) 道德知识的学习 | 第16-18页 |
(二) 师生关系 | 第18-20页 |
(三) 关爱的方式 | 第20-23页 |
三、市场经济中两种人格类型的具体体现:市场型人格和生产型人格 | 第23-31页 |
(一) 两种人格类型的理论概述 | 第23-25页 |
(二) 两种人格类型的具体表现 | 第25-31页 |
1、如何看待使用价值上的不同表现 | 第25-26页 |
2、对周围、社会情感态度上的差异 | 第26-28页 |
3、用头脑还是用心灵思考 | 第28-31页 |
四、占有型人格到存在型人格转变之路径分析 | 第31-68页 |
(一) 认识方面 | 第31-50页 |
1、全面发展的教育的认识 | 第31-36页 |
2、德育生活化的认识 | 第36-41页 |
3、对创造性培养的认识 | 第41-46页 |
4、追求理想与关注现实需要的认识 | 第46-50页 |
(二) 行动方面 | 第50-68页 |
1、以哲学哲理教育培养个体的反思和批判能力 | 第50-55页 |
2、以人文关怀渗透人们的内心 | 第55-60页 |
3、以传统文化提升个体的涵养 | 第60-63页 |
4、以审美教育陶冶人的性情 | 第63-68页 |
结语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
后记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