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1-24页 |
·选题依据及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2-18页 |
·碳酸盐岩油气田的分布规律及古生界油气田形成地质条件主要特征 | 第12-13页 |
·油气成藏机理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思路 | 第18-20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技术思路 | 第19页 |
·可行性分析 | 第19-20页 |
·取得的认识及创新性成果 | 第20-24页 |
·主要认识 | 第20-22页 |
·创新性成果 | 第22-24页 |
第2章 四川盆地元古宇震旦系-下古生界勘探现状 | 第24-36页 |
·四川盆地元古宇震旦系-下古生界的勘探历程 | 第24-27页 |
·四川盆地元古宇震旦系勘探情况 | 第27-32页 |
·四川盆地元古宇震旦系总体勘探情况 | 第27-30页 |
·威远气田震旦系勘探情况 | 第30-31页 |
·资阳含气区元古宇震旦系勘探情况 | 第31-32页 |
·四川盆地寒武系勘探情况 | 第32-33页 |
·四川盆地奥陶系勘探情况 | 第33-34页 |
·四川盆地志留系勘探情况 | 第34-36页 |
第3章 四川盆地震旦系-下古生界天然气藏形成演化的地质背景 | 第36-50页 |
·四川盆地区域构造-沉积背景 | 第36-42页 |
·四川盆地区域构造背景 | 第36-37页 |
·四川盆地元古宇-下古生界沉积背景 | 第37-42页 |
·乐山-龙女寺古隆起的形成演化 | 第42-50页 |
·加里东期前 | 第43-44页 |
·加里东-海西期 | 第44页 |
·海西运动后,三叠纪前 | 第44-45页 |
·印支期,晚三叠世前 | 第45页 |
·印支二幕后,侏罗纪前 | 第45-46页 |
·燕山运动后,喜马拉雅运动前 | 第46-47页 |
·现今构造 | 第47-50页 |
第4章 四川盆地震旦系-下古生界的烃源岩特征 | 第50-54页 |
·四川盆地震旦系烃源岩 | 第50页 |
·四川盆地寒武系烃源岩 | 第50-52页 |
·四川盆地志留系烃源体系 | 第52-53页 |
·四川盆地元古宇-下古生界烃源讨论 | 第53-54页 |
第5章 四川盆地震旦系-下古生界能量场演变和烃态变化 | 第54-92页 |
·四川盆地晚白垩世以来的构造隆升作用 | 第54-66页 |
·威远背斜喜马拉雅期的隆升作用 | 第54-61页 |
·四川盆地喜马拉雅期的隆升作用 | 第61-64页 |
·四川盆地周缘地区晚白垩世以来隆升特征 | 第64-65页 |
·四川盆地及周缘地区隆升史特征对比及与青藏高原形成的关系 | 第65-66页 |
·四川盆地震旦系--下古生界的原油裂解气 | 第66-77页 |
·原油裂解气生成机理与条件 | 第66-69页 |
·四川盆地震旦系--下古生界的原油裂解气 | 第69-77页 |
·原油裂解产生天然气和沥青的发生时间 | 第77页 |
·四川盆地震旦系--下古生界的水溶气 | 第77-92页 |
·川中地区震旦系--下古生界水溶气的确定 | 第78-86页 |
·川东南地区丁山1井中水溶气的确定 | 第86-87页 |
·水溶气的捕获过程 | 第87-88页 |
·威远震旦系天然气的水溶特征 | 第88-92页 |
6 四川盆地元古宇震旦系-下古生界天然气藏形成过程和机理研究 | 第92-162页 |
·威远-资阳地区天然气的成藏过程和机理 | 第92-124页 |
·威远-资阳地区震旦系气藏的流体充注期次 | 第92-99页 |
·资阳-威远地区震旦系油气演化模型 | 第99-105页 |
·威远气田和资阳含气区震旦系油气成藏差异性 | 第105-112页 |
·威远地区震旦系与下古生界天然气成藏的差异性 | 第112-119页 |
·川西南(威远-资阳)地区地裂运动与震旦系-下古生界油气成藏条件 | 第119-124页 |
·川东南丁山构造震旦系-下古生界油气成藏(破坏)过程 | 第124-145页 |
·川东南丁山构造演化 | 第124-129页 |
·丁山1井震旦系—下古生界储层沥青分布特征 | 第129-132页 |
·丁山1井震旦系—下古生界烃源特征 | 第132-137页 |
·丁山构造震旦系天然气成藏(破坏)过程探讨 | 第137-145页 |
·四川盆地震旦系-下古生界天然气成藏过程和特征 | 第145-162页 |
·威远地区与高石梯构造带和丁山构造带震旦系天然气成藏比较 | 第146-150页 |
·有机质成熟生烃和排烃过程产生的油气早期成藏特征 | 第150-152页 |
·龙女寺古隆起对油气运聚成藏的控制作用 | 第152-155页 |
·原油热裂解产生天然气和沥青过程引起的天然气成藏特征 | 第155-158页 |
·喜马拉雅期圈闭形成和隆升剥蚀过程产生的天然气成藏特征 | 第158-162页 |
结论 | 第162-165页 |
致谢 | 第165-166页 |
参考文献 | 第166-1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