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部分 脉诊的现代生物学基础研究及其方法学进展 | 第9-52页 |
1 脉诊的现代生物学基础研究回顾 | 第9-28页 |
·脉诊的现代生物学基础研究历程 | 第9-10页 |
·脉诊的现代生物学基础研究方法论探讨 | 第10-11页 |
·脉诊的现代生物学基础研究成果举隅 | 第11-28页 |
2 脉诊信息采集、分析方法研究及其进展 | 第28-36页 |
·脉诊信息采集传感器 | 第28-31页 |
·常见脉诊仪 | 第31-34页 |
·客观化脉诊信息分析方法 | 第34-36页 |
3 影像学方法在心血管结构与功能检查中的应用 | 第36-40页 |
·超声心动图 | 第36-37页 |
·X 线、CT | 第37页 |
·磁共振成像 | 第37-38页 |
·心血管介入影像学 | 第38页 |
·心血管系统的分子影像学 | 第38-40页 |
4 影像学方法在脉诊研究中的应用 | 第40-44页 |
·健康人寸口脉血管运动和血流动力学研究 | 第40页 |
·脉象构成要素的寸口脉血流动力学研究 | 第40-41页 |
·在中医辨证中的应用 | 第41-42页 |
·脉象构成要素与心功能的关系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52页 |
第二部分 基于影像学技术的部分常见单脉模型可视化、数字化研究 | 第52-82页 |
1 实验方法 | 第52-60页 |
·人体脉诊模型建立方法 | 第52页 |
·仪器 | 第52-59页 |
·检测方法 | 第59-60页 |
·检测指标 | 第60页 |
·B 型超声影像处理方法 | 第60页 |
·统计方法 | 第60页 |
2 实验结果 | 第60-79页 |
·NX-8 型可视化脉动信息采集分析系统检测最适取脉压力下脉图及B 型超声影像 | 第60-69页 |
·Magnetom Avanto 1.5T 超导磁共振成像仪影像 | 第69-73页 |
·基于影像学技术的寸口部位脉诊信息位、数、形、势属性数字化研究 | 第73-79页 |
3 讨论 | 第79-82页 |
·方法学评价 | 第79-80页 |
·基于影像学技术的位、数、形、势属性形成机制研究方法探讨 | 第80-82页 |
第三部分 应用影像学检测技术进行可视化脉诊信息采集的适用性比较研究 | 第82-95页 |
1 仪器及原理 | 第82-93页 |
·B 型超声 | 第82-83页 |
·磁共振成像仪 | 第83-85页 |
·多普勒血流显像仪 | 第85-86页 |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仪 | 第86页 |
·16 层螺旋 CT(血管造影) | 第86-87页 |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显像 | 第87-90页 |
·三维超声 | 第90-93页 |
2 影像学检测技术在脉诊研究中的适用性比较探讨 | 第93-95页 |
致谢 | 第95-96页 |
个人简历 | 第96-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