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分则论文

论逃避追缴欠税罪

摘要第1-7页
引言第7-8页
第一章 逃避追缴欠税罪概述第8-13页
 一、我国逃避追缴欠税罪立法的历史沿革第8-9页
 二、各国(地区)本罪刑事立法概况第9-13页
第二章 逃避追缴欠税罪的构成特征第13-29页
 一、逃避追缴欠税罪的客体第13页
 二、逃避追缴欠税罪的主体第13-23页
  (一) 本罪主体应否限定为欠税人第14-15页
  (二) 非纳税义务人能否构成本罪主体第15页
  (三) 扣缴义务人能否构成本罪主体第15-19页
  (四) 未取得营业执照的单位和个人能否构成本罪主体第19-20页
  (五) 违法经营者是否可以构成本罪犯罪主体第20-23页
 三、逃避追缴欠税罪的客观方面第23-26页
  (一) 客观方面的构成特征第23-26页
  (二) 纳税人以逃跑或隐匿方式以达到逃避追缴欠税目的行为定性第26页
 四、逃避追缴欠税罪的主观方面第26-29页
第三章 逃避追缴欠税罪的刑事责任第29-30页
第四章 逃避追缴欠税罪的认定第30-38页
 一、本罪与非罪的界限第30-31页
  (一) 本罪与欠税行为的界限第30-31页
  (二) 本罪与一般逃避追缴欠税行为的界限第31页
 二、逃避追缴欠税罪与相关犯罪的界限第31-38页
  (一) 逃避追缴欠税罪与偷税罪的界限第31-35页
   先偷税再有本罪行为的定罪处罚第32-35页
  (二) 逃避追缴欠税罪与抗税罪的界限第35-38页
   企图逃避追缴欠税的行为暴露后又抗税的,如何定性第36-38页
第五章 我国逃避追缴欠税罪定罪量刑数额标准的思考与建议第38-39页
 一、对本罪定罪量刑数额标准的思考第38页
 二、对本罪定罪量刑数额标准的完善的建议第38-39页
结论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42页
致谢第42页

论文共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CG研究所技术引进问题研究
下一篇:辐照对虾过敏原生化性质及抗原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