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4页 |
1.前言 | 第14-16页 |
2.文献综述 | 第16-30页 |
·稳定同位素氧-18及氧-18水 | 第16页 |
·氧-18的应用前景 | 第16-18页 |
·生物体代谢研究 | 第16-17页 |
·能量代谢中的应用 | 第17页 |
·药物合成研究 | 第17-18页 |
·环境科学和水文地质学研究 | 第18页 |
·核医学示踪剂的生产 | 第18页 |
·氧-18的分离方法简介 | 第18-25页 |
·热扩散法 | 第18-19页 |
·化学交换法 | 第19页 |
·电解法 | 第19-20页 |
·激光法 | 第20-21页 |
·膜分离法 | 第21页 |
·色谱法 | 第21-22页 |
·精馏法 | 第22-25页 |
·氧-18水的国内外研究状况 | 第25-30页 |
·以色列威兹曼科学研究院水精馏生产氧-18同位素 | 第25-26页 |
·德国卡尔斯鲁厄核研究中心逆流重水精馏生产氧-18同位素 | 第26-28页 |
·化工部第六设计院氧-18重水生产试验 | 第28页 |
·青海光明化工厂氧-18重水生产试验 | 第28-30页 |
3.氧-18水的回收工艺 | 第30-33页 |
·课题的由来及意义 | 第30页 |
·回收工艺流程的选取 | 第30-33页 |
·氧-18水回收工艺研究面临的问题 | 第30-32页 |
·氧-18水回收工艺的确定 | 第32-33页 |
4.氧-18水废液提纯工艺的研究 | 第33-44页 |
·废水提纯处理的基本方法 | 第33-34页 |
·氧-18废水提纯工艺 | 第34页 |
·测量仪表及实验物料 | 第34-35页 |
·实验测试方法及原理 | 第35-37页 |
·处理工艺 | 第35-36页 |
·考察指标的测定及统计学处理 | 第36-37页 |
·统计学处理 | 第37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7-44页 |
·不同处理方法对TOC含量的影响 | 第37-38页 |
·不同处理方法对电导率的影响 | 第38-40页 |
·不同处理方法对物料损耗量的影响 | 第40-42页 |
·不同处理方法对氧-18丰度的影响 | 第42-43页 |
·纯化处理工艺的选择 | 第43-44页 |
5.氧-18水富集浓缩模型的建立 | 第44-52页 |
·精馏过程模拟系统简介 | 第44-45页 |
·氧-18水富集浓缩精馏过程的模拟计算 | 第45-52页 |
·H_2O~(16)-H_2O~(17)-H_2O~(18)汽液平衡及相关热力学数据库的建立 | 第45页 |
·严格热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45-46页 |
·H_2O~(16)-H_2O~(17)-H_2O~(18)的热力学数据 | 第46-50页 |
·H_2O~(16)-H_2O~(17)-H_2O~(18)的热力学数据库的模拟验证 | 第50-52页 |
6.氧-18水富集工艺的实验 | 第52-66页 |
·氧-18水废液富集的精馏单元设备 | 第52-53页 |
·氧-18水废液富集的操作过程 | 第53页 |
·间歇精馏的研究现状 | 第53-56页 |
·氧-18水废液的富集工艺模拟 | 第56-58页 |
·氧-18水废液富集的精馏实验装置 | 第58页 |
·实验物料及实验测量仪表 | 第58-60页 |
·实验物料 | 第58页 |
·实验仪器设备 | 第58-59页 |
·实验物料填料的选用 | 第59-60页 |
·测量仪表及检测方法 | 第60页 |
·实验方法 | 第60-61页 |
·两塔全回流操作 | 第60页 |
·两塔串联,塔A全回流、塔B部分回流的操作 | 第60页 |
·有进料和产品采出的两塔串联,塔A、塔B部分回流的操作 | 第60页 |
·最终产物的净化除菌 | 第60-61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61-66页 |
·两塔全回流操作 | 第61-62页 |
·两塔串联,塔A全回流、塔B部分回流的操作 | 第62页 |
·有进料和产品采出的两塔串联,塔A、塔B部分回流的操作 | 第62-65页 |
·最终产物净化除菌结果 | 第65-66页 |
7.结论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附录A 主要符号说明 | 第70-71页 |
附录B 实验物料的检测指标值 | 第71-78页 |
成果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