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行政法论文--公安管理法令论文

交通事故赔偿责任主体研究

内容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引言第9-10页
第一部分 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概述第10-20页
 一、交通事故与相关概念界定第10-16页
  (一) 交通的定义第10页
  (二) 机动车与道路第10-13页
  (三) 交通事故第13-15页
  (四) 交通事故的本质属性——损失严重与不可避免第15-16页
 二、两起案例及分析第16-20页
  (一) 两起案例第16-17页
  (二) 法律分析第17-20页
第二部分 交通事故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第20-39页
 一、我国侵权行为法的归责原则体系第20-26页
  (一) 归责原则的概念第20-22页
  (二) 理论界我国侵权行为法的归责原则体系第22-23页
  (三) 笔者关于我国侵权行为法归责原则体系构成的观点第23-26页
 二、过错责任原则和无过错责任原则第26-30页
  (一) 过错责任原则第26-27页
  (二) 无过错责任原则第27-30页
 三、交通事故赔偿归责原则比较法上的观察第30-33页
  (一) 德国第30页
  (二) 日本第30-31页
  (三) 法国第31页
  (四) 美国第31页
  (五) 我国澳门地区第31-32页
  (六) 英国第32页
  (七) 我国香港地区第32页
  (八) 我国台湾地区第32-33页
 四、我国交通事故赔偿归责原则第33-39页
  (一) 我国立法上交通事故赔偿归责原则的历史发展第33-34页
  (二) 国内学者的观点第34-35页
  (三) 笔者的观点第35-39页
第三部分 交通事故赔偿责任主体的确定第39-47页
 一、交通事故赔偿责任主体判定的基准第39-43页
  (一) 交通事故赔偿责任主体概述第39页
  (二) 交通事故赔偿责任主体判定理论争议第39-41页
  (三) 我国交通事故赔偿责任主体判定的理论分析第41-43页
 二、从物权变动的角度界定车辆所有人第43-47页
  (一) 我国目前法律关于机动车辆登记及物权变动的规定第43-44页
  (二)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第44-45页
  (三) 物权变动的几种模式第45-46页
  (四) 笔者的观点第46-47页
第四部分 交通事故赔偿责任主体确定的具体适用第47-55页
 一、所有人自驾和经所有人同意他人驾驶的情形第47-49页
  (一) 所有人自驾发生交通事故的情形第47页
  (二) 所有人雇佣驾驶人执行职务中造成他人人身或财产损失的场合第47-48页
  (三) 所有人将车辆出租、出借后发生交通事故的情形第48-49页
 二、他人未经所有人同意擅自驾驶而发生交通事故的场合第49-52页
  (一) 雇佣驾驶人擅自驾驶而发生交通事故的情形第49-50页
  (二) 机动车被盗窃后发生交通事故的情形第50-51页
  (三) 机动车在被质押、保管、修理中发生交通事故的情形第51-52页
  (四) 家人未经所有人许可擅自驾驶发生事故的情形第52页
 三、其他特殊发生交通事故的情形第52-55页
  (一) 分期付款购买机动车辆发生交通事故的情形第52-53页
  (二) 挂靠经营发生交通事故的情形第53页
  (三) 连环购车未办理过户手续发生交通事故的情形第53-54页
  (四) 好意同乘发生交通事故第54-55页
结束语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58页
后记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问题研究
下一篇:大豆绥农14灌浆期籽粒cDNA文库的构建及表达序列标签(EST)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