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热冬冷地区被动式建筑设计策略应用研究--基于武汉市艺术家村规划与建筑设计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1 绪论 | 第11-22页 |
·课题背景 | 第11-13页 |
·能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 第11-12页 |
·夏热冬冷的气候环境 | 第12页 |
·艺术家村的兴起与繁荣 | 第12-13页 |
·课题来源 | 第13页 |
·课题特色与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生态学意义 | 第13-14页 |
·建筑学意义 | 第14页 |
·社会学意义 | 第14-15页 |
·研究目的 | 第15-16页 |
·主题词 | 第16-17页 |
·武汉市汤逊湖地区 | 第16页 |
·被动式建筑设计 | 第16-17页 |
·艺术家村规划与建筑设计 | 第17页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7-19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文献阅读 | 第19页 |
·田野调查 | 第19-20页 |
·设计实践 | 第20页 |
·模型分析 | 第20页 |
·软件模拟 | 第20-21页 |
·研究框架 | 第21-22页 |
2 国内外目前被动式建筑设计策略及案例研究 | 第22-51页 |
·概述 | 第22-23页 |
·冬季保温策略 | 第23-32页 |
·保温策略 | 第23-27页 |
·建筑体形的设计 | 第23-25页 |
·提高建筑热阻值 | 第25页 |
·避免潮湿,防止壁内产生冷凝 | 第25-26页 |
·延缓外围护结构内外表面与室内外环境的热交换 | 第26页 |
·提高外围护结构的气密性,防止冷风渗透的不利影响 | 第26页 |
·重点部位的保温 | 第26-27页 |
·采暖策略 | 第27-32页 |
·被动式太阳能采暖 | 第28-31页 |
·利用其它资源采暖 | 第31-32页 |
·夏季防热策略 | 第32-49页 |
·隔热策略 | 第32-46页 |
·建筑遮阳 | 第32-38页 |
·提高外表面(非透明部分)反射率 | 第38-40页 |
·提高玻璃部分隔热能力 | 第40-43页 |
·控制体形系数、降低K 值 | 第43-46页 |
·降温策略 | 第46-49页 |
·利用冷热空气对流带走热量 | 第46-48页 |
·利用液体蒸发吸收热量 | 第48页 |
·利用与较低温度介质发生热交换散失热量 | 第48-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3 武汉地区的气候条件及建筑能耗调查 | 第51-64页 |
·中国的气候特征 | 第51-53页 |
·夏热 | 第51-52页 |
·冬冷 | 第52-53页 |
·中国的气候区划,夏热冬冷地区 | 第53-55页 |
·建筑气候区划 | 第53页 |
·建筑热工设计区划 | 第53-54页 |
·夏热冬冷地区的气候特征 | 第54-55页 |
·武汉地区的气候条件 | 第55-58页 |
·夏季极端气温高 | 第55-56页 |
·冬季寒冷 | 第56页 |
·冬、夏季湿度均较高 | 第56-57页 |
·冷、热季时间长 | 第57-58页 |
·武汉地区建筑(以住宅为主)能耗现状 | 第58-63页 |
·零能耗的传统民居 | 第58页 |
·城市中的住宅 | 第58-63页 |
·住宅能耗调查 | 第59-61页 |
·住宅外围护结构 | 第61-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4 武汉汤逊湖艺术家村研究型被动式建筑设计 | 第64-133页 |
·概述 | 第64页 |
·影响因素 | 第64-75页 |
·气候条件 | 第64-68页 |
·太阳辐射 | 第65-66页 |
·风 | 第66-67页 |
·微气候 | 第67-68页 |
·周边高强度的住宅开发 | 第68-70页 |
·景观资源 | 第70-71页 |
·基地内部现状 | 第71-74页 |
·建筑朝向与体形 | 第74-75页 |
·图纸表达 | 第75-85页 |
·总平面图 | 第75-76页 |
·方宅推敲模型 | 第76-78页 |
·方宅透视图 | 第78-80页 |
·方宅平面图 | 第80-82页 |
·方宅剖面图 | 第82-83页 |
·方宅立面图 | 第83-85页 |
·方案设计与策略应用 | 第85-128页 |
·规划布局 | 第85-88页 |
·朝向与体形控制 | 第85-87页 |
·布局 | 第87-88页 |
·建筑单体(以方宅为例) | 第88-107页 |
·外围护结构 | 第88-103页 |
·立面设计 | 第89-101页 |
·屋顶设计 | 第101-103页 |
·建筑内部空间 | 第103-106页 |
·内院与楼梯间 | 第106-107页 |
·被动式太阳房 | 第107-110页 |
·地道风空调系统 | 第110-118页 |
·外部环境设计 | 第118-128页 |
·整体景观设计 | 第118-123页 |
·方宅外部环境 | 第123-127页 |
·景观意向图片 | 第127-128页 |
·软件模拟与方案修正 | 第128-132页 |
·软件介绍 | 第128页 |
·初始参数设置 | 第128-129页 |
·规划布局模拟 | 第129-130页 |
·建筑单体模拟 | 第130-131页 |
·方案修正 | 第131-132页 |
·本章小结 | 第132-133页 |
5 结束语 | 第133-137页 |
·被动式建筑设计策略应用的一般程序 | 第134页 |
·从策略应用实践中得出的结论 | 第134-136页 |
·研究的局限性 | 第136-137页 |
参考文献 | 第137-140页 |
附录1 图表索引 | 第140-147页 |
附录2 发表论文 | 第1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