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 (Hübner)黑化机理的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前言 | 第9-18页 |
1 昆虫的黑化 | 第9-10页 |
2 昆虫黑化的诱导因素 | 第10-11页 |
·温度 | 第10页 |
·食物 | 第10-11页 |
·激素 | 第11页 |
·工业污染 | 第11页 |
3 昆虫黑化机理及黑化的遗传 | 第11-14页 |
·昆虫体内色素的生物合成途径 | 第11-13页 |
·昆虫黑化机理 | 第13-14页 |
·昆虫黑化的遗传 | 第14页 |
4 黑化对昆虫的影响 | 第14-15页 |
5 昆虫黑化的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6 甜菜夜蛾黑色突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6-18页 |
第一章 SEM的体色遗传规律 | 第18-25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19-20页 |
·试虫及饲养条件 | 第19页 |
·方法 | 第19-2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0-24页 |
3 讨论 | 第24-25页 |
第二章 SEM和SEW蛹壳结构电镜分析 | 第25-28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25-26页 |
·试虫及饲养条件 | 第25页 |
·方法 | 第25-2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6-27页 |
3 讨论 | 第27-28页 |
第三章 SEW和SEM的多酚氧化酶活力分析 | 第28-3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9-31页 |
·试虫及饲养条件 | 第29页 |
·试剂及仪器 | 第29-30页 |
·主要试剂 | 第29页 |
·主要仪器 | 第29-30页 |
·方法 | 第30-31页 |
·酶液制备 | 第30页 |
·蛋白质浓度测定 | 第30页 |
·酶活力测定 | 第30-31页 |
·酶反应最适pH值测定 | 第31页 |
·酶反应最适底物浓度的测定 | 第31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1-36页 |
·蛋白质标准曲线 | 第31页 |
·酶反应最适pH值 | 第31-32页 |
·酶反应最适底物浓度 | 第32-33页 |
·SEW和SEM多酚氧化酶活力比较 | 第33-36页 |
·SEW和SEM整体多酚氧化酶活力比较 | 第33-35页 |
·SEW和SEM淋巴多酚氧化酶活力比较 | 第35页 |
·SEW和SEM表皮多酚氧化酶活力比较 | 第35-36页 |
3 讨论 | 第36-37页 |
第四章 SEW和SEM的色素前体探索 | 第37-4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8-40页 |
·试虫及饲养条件 | 第38页 |
·试剂及仪器 | 第38-39页 |
·主要试剂 | 第38-39页 |
·主要仪器 | 第39页 |
·方法 | 第39-40页 |
·微量注射诱变法 | 第39页 |
·饲喂诱变法 | 第39-40页 |
·甜菜夜蛾体内多巴胺含量的HPLC分析 | 第4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0-46页 |
·微量注射诱变结果 | 第40-42页 |
·饲喂诱变试验结果 | 第42-43页 |
·甜菜夜蛾体内多巴胺含量的HPLC分析结果 | 第43-46页 |
3 讨论 | 第46-48页 |
总结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