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JL公司成长性的财务评价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0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4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8-20页 |
第2章 成长性的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第20-32页 |
2.1 成长性的概念 | 第20-23页 |
2.1.1 企业成长性的含义 | 第20页 |
2.1.2 企业成长性的特征 | 第20-21页 |
2.1.3 影响因素 | 第21-23页 |
2.1.3.1 外部因素 | 第21-22页 |
2.1.3.2 内部因素 | 第22-23页 |
2.2 公司成长性评价方法 | 第23-26页 |
2.2.1 企业成长性评价方法概述 | 第23-24页 |
2.2.2 因子分析法详细介绍 | 第24-26页 |
2.2.3 因子分析法计算步骤 | 第26页 |
2.3 公司成长性理论基础 | 第26-32页 |
2.3.1 企业成长阶段生命周期理论 | 第26-29页 |
2.3.2 古典经济学的企业成长观 | 第29-30页 |
2.3.3 其他相关理论 | 第30-32页 |
第3章 辽宁JL公司发展现状 | 第32-40页 |
3.1 辽宁JL公司发展状况 | 第32-34页 |
3.1.1 辽宁JL公司简介 | 第32-33页 |
3.1.2 公司发展历程 | 第33-34页 |
3.2 辽宁JL公司其它发展现状描述 | 第34-40页 |
3.2.1 辽宁JL公司股权结构 | 第34-36页 |
3.2.2 辽宁JL公司组织结构和人员情况 | 第36-38页 |
3.2.3 辽宁JL公司利润构成 | 第38-40页 |
第4章 辽宁JL公司的成长性评价分析 | 第40-76页 |
4.1 创业板上市公司成长性评价模型的构建 | 第40-45页 |
4.1.1 公司成长性评价指标的确定原则 | 第40页 |
4.1.2 公司成长性评价指标的选取 | 第40-45页 |
4.1.3 公司成长性模型构建 | 第45页 |
4.2 样本及其可行性检验 | 第45-49页 |
4.2.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第45-47页 |
4.2.2 软件介绍 | 第47-48页 |
4.2.3 数据标准化处理 | 第48页 |
4.2.4 KMO检验和BARTLETT检验 | 第48-49页 |
4.3 因子分析 | 第49-58页 |
4.3.1 公因子的提取 | 第49-53页 |
4.3.2 公因子的计算 | 第53-55页 |
4.3.3 辽宁JL公司的成长性得分及其排名 | 第55-58页 |
4.4 辽宁JL公司成长性评价 | 第58-76页 |
4.4.1 辽宁JL公司成长性综合评价 | 第58-60页 |
4.4.2 辽宁JL公司成长性具体评价 | 第60-76页 |
4.4.2.1 盈利与营运能力评价(F1) | 第60-66页 |
4.4.2.2 发展能力评价(F2) | 第66-69页 |
4.4.2.3 偿债能力评价(F3) | 第69-72页 |
4.4.2.4 创新能力评价(F4) | 第72-76页 |
第5章 辽宁JL公司成长性提升建议 | 第76-82页 |
5.1 提高产品竞争力 | 第76-77页 |
5.1.1 保持研发投入稳定增长 | 第76页 |
5.1.2 提高研发人员的能力 | 第76-77页 |
5.2 调整经营策略 | 第77-79页 |
5.2.1 加大广告宣传费的投入 | 第77-78页 |
5.2.2 拓宽国际市场 | 第78页 |
5.2.3 增加业务广度 | 第78-79页 |
5.3 加强应收账款的控制与管理 | 第79-82页 |
5.3.1 完善管理制度 | 第79-80页 |
5.3.2 实施全程控制 | 第80页 |
5.3.3 加强信用管理 | 第80-82页 |
结论 | 第82-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的科研成果 | 第88-89页 |
致谢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