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8页 |
一、引言 | 第8-11页 |
(一) 问题解决教学的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问题解决教学是时代的要求 | 第8页 |
2. 现阶段影响问题教学实施的因素 | 第8-9页 |
(二) 课题研究的意义及重要性 | 第9-11页 |
1.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2. 课题研究的重要性 | 第10-11页 |
二、物理问题解决的理论综述 | 第11-14页 |
(一) 概念的内涵 | 第11-12页 |
1. 物理问题教学的认识 | 第11页 |
2. 物理问题解决的内涵 | 第11-12页 |
3. 物理问题解决概念的特点 | 第12页 |
(二) 物理问题解决的心理活动模式和程序模式 | 第12-14页 |
三、物理问题解决教学的实施 | 第14-30页 |
(一) 物理问题教学的设计策略 | 第14-20页 |
1. 培养问题意识 | 第14-15页 |
2. 创设问题情境 | 第15-16页 |
3. 重视问题提出 | 第16-17页 |
4. 注意学法指导 | 第17-18页 |
5. 建立评价机制 | 第18-19页 |
6. 明确教学任务 | 第19-20页 |
(二) 物理问题解决的实践途径 | 第20-24页 |
1. 根据教材内容,设置问题情境 | 第20-21页 |
2. 激活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 第21-22页 |
3. 明确问题目标,引导学生重组现有知识 | 第22页 |
4. 分析讨论问题,确定解决方法 | 第22页 |
5. 实施解决方法,体验解决过程 | 第22-24页 |
教学案例:《愣次定律》教学设计 | 第24-30页 |
四、效果与分析 | 第30-31页 |
1. 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 第30页 |
2. 便于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提高学生科学素质 | 第30页 |
3.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 第30页 |
4. 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 第30-31页 |
五、结论与建议 | 第3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4页 |
致谢 | 第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