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研究课题的提出和意义 | 第9-10页 |
·微细结构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 第10-15页 |
·历史回顾 | 第10-12页 |
·现状分析 | 第12-15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15页 |
·土体化学溶蚀的研究 | 第15页 |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岩土微细结构全自动三维跟踪光学测试系统 | 第17-27页 |
·岩土微细结构静态光学测试系统 | 第17-19页 |
·系统组成 | 第17-18页 |
·系统的优点 | 第18页 |
·系统的缺点 | 第18-19页 |
·岩土微细结构全自动三维跟踪光学测试系统的组成和原理 | 第19-22页 |
·全自动三维跟踪控制系统 | 第19-21页 |
·图像采集系统 | 第21页 |
·试验原理 | 第21-22页 |
·系统功能 | 第22页 |
·岩土显微成像跟踪技术方法 | 第22-26页 |
·目标运动参量在图像平面上的表示方法 | 第22-23页 |
·适于岩土颗粒运动跟踪的相关公式研究 | 第23-25页 |
·图像跟踪步骤 | 第25-26页 |
·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图像前期处理 | 第27-35页 |
·图像融合 | 第27-30页 |
·基本思路 | 第27-28页 |
·处理效果分析 | 第28-30页 |
·图像分割 | 第30-34页 |
·图像分割原理 | 第30-31页 |
·阙值分割的方法 | 第31-34页 |
·小结 | 第34-35页 |
第四章 连续荷载作用下生态土微细结构的演化特性 | 第35-56页 |
·生态土简介及其物理性质 | 第35-37页 |
·生态土概况 | 第35-36页 |
·基本物理性质 | 第36页 |
·有机质分析 | 第36-37页 |
·化学分析 | 第37页 |
·试验方案 | 第37-38页 |
·试样制备 | 第37-38页 |
·试验步骤 | 第38页 |
·试验结果 | 第38-44页 |
·微结构特征参数变化规律分析 | 第44-51页 |
·颗粒、孔隙面积比例变化规律 | 第44-45页 |
·图像灰度熵变化规律 | 第45-46页 |
·颗粒、孔隙数目及粒度变化规律 | 第46页 |
·颗粒、孔隙定向度变化规律 | 第46-47页 |
·颗粒、孔隙分布分维变化规律 | 第47-49页 |
·颗粒圆度变化规律 | 第49-50页 |
·欧拉数变化规律 | 第50页 |
·微细结构特性演化与宏观力学响应的关系 | 第50-51页 |
·连续荷载作用下不同土性的微细结构演化规律比较 | 第51-55页 |
·三种土的宏观力学特性 | 第52页 |
·三种土微细结构演化特性比较 | 第52-55页 |
·小结 | 第55-56页 |
第五章 生态土化学溶蚀反应的研究 | 第56-70页 |
·试验方案 | 第56-59页 |
·化学溶液的配制 | 第56-57页 |
·pH值的控制 | 第57页 |
·容器、温度、时间的选择 | 第57-58页 |
·试验仪器 | 第58-59页 |
·试验布骤 | 第59页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59-68页 |
·土的质量损失率 | 第59-60页 |
·溶蚀反应的化学机理 | 第60-63页 |
·溶蚀反应的微观变化 | 第63-68页 |
·小结 | 第68-70页 |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 第70-72页 |
·主要结论和成果 | 第70页 |
·进一步的研究设想 | 第70-72页 |
附录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