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部分 | 第10-30页 |
| ·前言 | 第10-11页 |
| ·靶向给药系统 | 第10-11页 |
| ·载体材料 | 第11页 |
| ·整合素的生物学效用及其作用机制 | 第11-14页 |
| ·αvβ3 的生物学效应及其机制 | 第13-14页 |
| ·VEGF 的生物学效应及其机制 | 第14-16页 |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生物学效应及其机制 | 第16-17页 |
| ·一氧化氮(NO)的生物学效应及其机制 | 第17-19页 |
| ·运动与肿瘤靶向给药 | 第19-22页 |
| ·αvβ3 与VEGF、bFGF | 第19-20页 |
| ·NO 与αvβ3、VEGF、bFGF | 第20-21页 |
| ·运动与VEGF、NO、αvβ3 和肿瘤血管 | 第21-22页 |
| ·参考文献 | 第22-30页 |
| 第二章 药物载体材料(PLL-PLA-RGD)的制备 | 第30-40页 |
| ·前言 | 第30-31页 |
| ·实验原料及试剂 | 第31页 |
| ·实验仪器 | 第31-32页 |
| ·实验方法 | 第32-34页 |
| ·材料的合成 | 第32-34页 |
| ·环状二聚体的合成 | 第32-33页 |
| ·乳酸与赖氨酸的共聚物(PLL-PLA)的合成 | 第33-34页 |
| ·RGD 接枝PLL-PLA | 第34页 |
| ·材料结构的表征 | 第34页 |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34页 |
| ·核磁光谱分析 | 第34页 |
| ·材料接触角测试 | 第34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4-38页 |
| ·材料的合成 | 第34-35页 |
| ·环状二聚体(D)的表征 | 第35-36页 |
| ·产物PLL-PLA 的表征 | 第36-37页 |
| ·RGD 的接枝 | 第37-38页 |
| ·结论 | 第38-39页 |
| ·参考文献 | 第39-40页 |
| 第三章 运动联合DHAQ-PLL-PLA-RGD 纳米给药系统对肝癌的靶向性研究 | 第40-59页 |
| ·前言 | 第40-41页 |
| ·实验药品、试剂及动物 | 第41页 |
| ·实验仪器 | 第41-42页 |
| ·实验动物喂养 | 第42页 |
| ·肝癌模型建立 | 第42页 |
| ·实验分组 | 第42-43页 |
| ·给药方法 | 第43页 |
| ·运动条件和方式 | 第43页 |
| ·实验动物取材 | 第43-44页 |
| ·实验指标检测方法 | 第44-46页 |
| ·肝癌组织中DHAQ 的高效液相(HPLC)检测方法 | 第44-45页 |
| ·色谱条件 | 第44页 |
| ·肝癌组织的处理方法 | 第44页 |
| ·肝癌组织标准曲线的制备 | 第44-45页 |
| ·肝癌组织中一氧化氮(NO)测试方法 | 第45-46页 |
| ·考马斯亮兰蛋白测试操作步骤 | 第45页 |
| ·一氧化氮(NO)测试操作步骤 | 第45-46页 |
| ·统计学分析 | 第46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6-54页 |
| ·肝癌组织标准曲线方程图 | 第46-47页 |
| ·DHAQ 高效液相色谱图 | 第47-48页 |
| ·肝癌组织中DHAQ 高效液相色谱图 | 第48-49页 |
| ·运动后小鼠肝癌组织药物浓度的变化 | 第49-51页 |
| ·运动后小鼠肝癌组织NO 浓度的变化 | 第51-53页 |
| ·运动对药物靶向系统的影响 | 第53-54页 |
| ·运动与肿瘤 | 第54-56页 |
| ·NO 与肿瘤 | 第54-55页 |
| ·运动与NO | 第55页 |
| ·运动、NO 与肿瘤 | 第55-56页 |
| ·结论 | 第56-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 致谢 | 第59-61页 |
| 读研期间发表论文、申请专利和参与课题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