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基频检测及基频模型的研究
|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 ·课题背景 | 第10-12页 |
| ·基频模型 | 第10-11页 |
| ·基频检测 | 第11-12页 |
| ·本论文研究的内容和目的 | 第12-15页 |
| ·论文目的 | 第12页 |
| ·论文内容 | 第12-13页 |
| ·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13-15页 |
| 第二章 语音信号模型及其时频特征 | 第15-27页 |
| ·发音机制 | 第15-20页 |
| ·发音器官 | 第15-18页 |
| ·语音产生机制 | 第18-20页 |
| ·语音信号的数学产生模型 | 第20-22页 |
| ·语音信号的时频特性 | 第22-24页 |
| ·时域特性 | 第22-23页 |
| ·频谱特性 | 第23-24页 |
| ·汉语语音的组成结构及韵律特征 | 第24-27页 |
| ·组成结构 | 第24-25页 |
| ·韵律特征 | 第25-27页 |
| 第三章 基音检测及基频模型的研究现状 | 第27-38页 |
| ·概述 | 第27页 |
| ·影响基频检测的因素 | 第27-28页 |
| ·基频检测的现状 | 第28-33页 |
| ·非基于事件检测 | 第28-32页 |
| ·基于事件的检测 | 第32-33页 |
| ·后期处理 | 第33页 |
| ·基频模型的研究现状 | 第33-38页 |
| 第四章 基于小波变换的基音检测 | 第38-48页 |
| ·小波变换的基础理论 | 第38-41页 |
| ·连续小波变换 | 第38-40页 |
| ·离散小波变换和二进制小波变换 | 第40-41页 |
| ·小波变换的快速算法 | 第41-44页 |
| ·多分辨率分析 | 第41-43页 |
| ·小波变换的快速算法 | 第43-44页 |
| ·小波变换用于信号的突变检测 | 第44-46页 |
| ·小波变换在语音信号处理中的应用 | 第46-48页 |
| 第五章 最佳尺度小波变换的基频检测 | 第48-61页 |
| ·基于小波变换的基频检测 | 第48-52页 |
| ·用于基音检测的高低通滤波器组 | 第48-49页 |
| ·小波变换尺度的选取 | 第49-52页 |
| ·传统小波变换基频检测算法流程 | 第52-54页 |
| ·最佳尺度的小波变换基音频检测 | 第54-58页 |
| ·伪极值点的误判分析 | 第54-56页 |
| ·最佳尺度的判定 | 第56-57页 |
| ·改进的极值点搜索 | 第57-58页 |
| ·实验与结论 | 第58-61页 |
| ·仿真实验 | 第58-60页 |
| ·结论 | 第60-61页 |
| 第六章 改进的基频 Target模型 | 第61-68页 |
| ·Target模型 | 第61-62页 |
| ·各个声调单音节的基频曲线典型分布 | 第62-64页 |
| ·改进的Target模型 | 第64-66页 |
| ·Target的设定 | 第64-65页 |
| ·各个声调的Target参数情况 | 第65-66页 |
| ·小结 | 第66-68页 |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8-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5页 |
| 致谢 | 第75-76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6-77页 |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