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教育学论文

从中学到大学知识学习体系的断裂与衔接

中文摘要第1-11页
ABSTRACT第11-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4页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第12-14页
  一、从教育的宏观角度看第12-13页
  二、从教育的微观角度看第13-14页
 第二节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第14-18页
  一、选题的背景第14-16页
  二、选题的意义第16-18页
 第三节 研究综述第18-22页
  一、研究现状第18-21页
  二、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第21-22页
 第四节 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和预期创新第22-24页
  一、研究方法第22页
  二、研究思路第22页
  三、预期创新第22-24页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第24-43页
 一、知识第24-26页
 二、知识体系第26-27页
 三、知识学习第27-30页
 四、知识学习体系第30-31页
 五、中学知识学习体系第31-32页
 六、大学知识学习体系第32页
 七、断裂第32-37页
 八、衔接第37-43页
第三章 从中学到大学知识学习体系的断裂现状第43-66页
 第一节 从中学进入大学后的各种不适应现象第43-58页
  一、对大学学习目标的迷茫第43-47页
  二、对大学课程内容的不适应第47-52页
  三、对大学教师教学方式的不适应第52-54页
  四、对大学学习方法的不适应第54-56页
  五、对大学教学环境的不适应第56-57页
  六、对大学学生评价的不适应第57-58页
  七、对大学生活的不适应第58页
 第二节 从中学进入大学后的各种不满情绪第58-61页
  一、对录取学校的不满意第59页
  二、对所学专业的不满第59-60页
  三、对高考成绩的不满意第60页
  四、对大学教学的不满意第60-61页
  五、对大学人际关系的不满意第61页
 第三节 课程不衔接第61-66页
  一、课程目标的不衔接第61-63页
  二、课程内容的不衔接第63-64页
  三、课程实施的不衔接第64-65页
  四、大学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与新生的学术准备之间的矛盾第65-66页
第四章 从中学到大学知识学习体系的断裂原因分析第66-70页
 一、中学教育产生的偏差第66-67页
 二、大学入学方式的影响第67-68页
 三、生源差异的影响第68页
 四、结构管理的不协调第68-70页
第五章 美、英、日三国对中学和大学知识学习体系的衔接实践和探索第70-80页
 第一节 国际及各国高中和大学的衔接课程概述第70-71页
 第二节 美国对中学和大学衔接的实践和探索第71-75页
  一、美国中学和大学教育衔接的背景第71页
  二、美国中学和大学教育衔接的问题第71-72页
  三、美国中学和大学教育衔接机构第72页
  四、美国高中与大学衔接教育课程第72-75页
 第三节 英国对中学和大学衔接的实践和探索第75-77页
  一、两年制的 GCE A Level 预科课程第75-76页
  二、大学先修课程第76页
  三、CNVQ 课程第76-77页
 第四节 日本对中学和大学衔接的实践和探索第77-80页
第六章 加强中学到大学知识学习体系的衔接建议第80-97页
 第一节 大学在中学到大学知识学习体系衔接中应起的作用第80-86页
  一、加强大一新生工作第80-83页
  二、加强与高中的联系第83-84页
  三、改革课程设置第84-86页
 第二节 中学在中学到大学知识学习体系衔接中应起的作用第86-88页
  一、深化课程改革第86-87页
  二、加强高考指导第87-88页
 第三节 政府在中学到大学知识学习体系衔接中应起的作用第88-96页
  一、高考的性质和由来第89页
  二、现行高考对教育的不良影响第89-91页
  三、各国的特色“高考”第91-94页
  四、关于现行高考一考定终身的思考和建议第94-96页
 第四节 社会在中学到大学知识学习体系衔接中应起的作用第96-97页
参考文献第97-103页
调查问卷第103-106页
致谢第106-108页

论文共10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七味都气丸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研究
下一篇:硬齿面齿轮热滚挤技术工艺与装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