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行政诉讼法论文

行政判例制度研究

摘要第1-12页
ABSTRACT第12-14页
引言第14-16页
一、行政判例制度的基本理论第16-24页
 (一) 行政判例制度的含义第16页
 (二) 相关概念的区分第16-17页
  1. 行政判例与行政判决的区别第16-17页
  2. 行政判例与行政判例法的区别第17页
  3. 行政判例法制度与行政判例制度的区别第17页
 (三) 行政判例制度的运行机制第17-20页
  1. 英美法系行政判例制度的运行机制第17-19页
  2. 大陆法系行政判例制度的运行机制第19-20页
 (四) 行政判例制度的价值理念第20-24页
  1. 追求形式公正和个案公正第20-21页
  2. 弥补行政法律规则的空缺结构第21-22页
  3. 协调司法权与行政权第22-24页
二、英美法系国家的行政判例制度及启示第24-31页
 (一) 英国的行政判例制度第24-27页
  1. 英国行政判例制度的确立第24-25页
  2. 英国行政判例法与制定法的关系第25-26页
  3. 英国行政判例制度的运行机制第26页
  4. 英国行政判例的编纂第26-27页
 (二) 美国的行政判例制度第27-29页
  1. 美国行政判例制度的确立第27页
  2. 美国行政判例法与制定法的关系第27-28页
  3. 美国的法院体系及先例遵循第28-29页
 (三) 对我国建立行政判例制度的启示第29-31页
三、大陆法系国家、地区的行政判例制度及启示第31-39页
 (一) 法国的行政判例制度第31-33页
  1. 法国行政判例制度的确立第31页
  2. 法国行政判例制度的运行机制第31-32页
  3. 法国的行政法院系统第32-33页
 (二) 德国的行政判例制度第33-35页
  1. 德国行政判例制度的确立第33页
  2. 德国行政判例制度的特征第33-34页
  3. 德国的行政法院系统第34页
  4. 德国行政法基本原则的适用机制第34-35页
 (三) 我国台湾地区的行政判例制度第35页
 (四) 对我国建立行政判例制度的启示第35-39页
  1. 我国具备行政判例制度生存的土壤第35-36页
  2. 独立的行政法院系统是我国行政判例制度运行的保障第36-37页
  3. 通过行政判例确认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加强行政判例的法理支撑第37页
  4. 台湾的行政判例编纂形式对我国的启示第37-39页
四、我国建立行政判例制度的必要性第39-50页
 (一) 行政判例制度的建立符合当今世界法律发展的趋势第39页
 (二) 行政判例制度可以弥补我国行政成文法的缺陷与不足第39-41页
 (三) 行政判例制度可以维护司法统一、防止司法腐败、控制法官自由裁量权第41-43页
  1. 行政判例制度可以维护司法统一第41页
  2. 行政判例制度可以防止司法腐败第41-42页
  3. 行政判例制度可以规范法官的自由裁量权第42-43页
 (四) 行政判例制度可以规范执法,控制行政机关的自由裁量权第43-44页
 (五) 行政判例制度可以完善面临“合宪性”危机的司法解释体制第44-45页
 (六) 行政判例制度可以取代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典型案例公布制度第45-46页
 (七) 行政判例制度可以推进行政诉讼法制建设第46-49页
 (八) 行政判例制度是行政法学理论与实践联系的制度保障第49-50页
五、我国建立行政判例制度的可行性第50-57页
 (一) 我国建立行政判例制度的文化基础第50-51页
 (二) 我国建立行政判例制度的实践基础第51-52页
 (三) 我国建立行政判例制度的制度基础第52-57页
  1. 严格的法院等级制度和上诉、抗诉制度第53-54页
  2. 司法最终原则的确立第54页
  3. 我国法官素质的提升第54-55页
  4. 我国的司法解释制度第55-57页
六、我国行政判例制度的构建第57-65页
 (一) 我国行政判例制度构建的模式选择和具体制度设计第57-59页
  1. 行政判例制度的模式选择及理由第57页
  2. 行政判例制度的具体制度设计第57-59页
 (二) 行政判例制度的具体内容第59-64页
  1. 行政判例的分类第59页
  2. 行政判例的地位第59-61页
  3. 行政判例的效力第61-62页
  4. 行政判例的创制机关第62-63页
  5. 行政判例的创制程序第63-64页
 (三) 健全和强化监督机制第64-65页
结语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73页
致谢第73-74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74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约氏疟原虫感染小鼠巨噬细胞活化和效应特点的研究
下一篇:清代蒙古地区地方立法问题研究--以《喀尔喀吉如姆》研究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