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蒡子和皂刺醇提取物抗小鼠移植性宫颈癌活性的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文献综述 | 第10-24页 |
第一章 牛蒡子、皂刺和黄酮类化合物抗肿瘤研究进展 | 第10-24页 |
·牛蒡子、皂刺和黄酮类化合物抗肿瘤研究进展 | 第10-16页 |
·牛蒡子抗肿瘤研究进展 | 第10-11页 |
·皂刺抗肿瘤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及研究进展 | 第13-16页 |
·宫颈癌发病原因及防治研究进展 | 第16-22页 |
·宫颈癌的发病机制 | 第16-19页 |
·宫颈癌的症状与分型 | 第19页 |
·西医宫颈癌治疗 | 第19-20页 |
·手术治疗方法 | 第19页 |
·放射治疗 | 第19-20页 |
·中医药宫颈癌的治疗 | 第20-22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2-24页 |
试验研究 | 第24-41页 |
引言 | 第24-25页 |
第二章 牛蒡子醇提物体内抗小鼠宫颈癌的研究 | 第25-30页 |
·材料 | 第25-26页 |
·试验动物 | 第25页 |
·试剂 | 第25-26页 |
·肿瘤细胞株 | 第26页 |
·方法 | 第26-27页 |
·牛蒡子醇提物(FAE)的制备 | 第26页 |
·小鼠宫颈癌模型的建立 | 第26-27页 |
·试验分组和治疗方案 | 第27页 |
·实体瘤抑瘤率测定 | 第27页 |
·腹水瘤生命延长率测定 | 第27页 |
·统计方法 | 第27页 |
·结果 | 第27-28页 |
·牛蒡子醇提物(FAE)对抑瘤率的影响 | 第27页 |
·牛蒡子醇提物对生命延长率的影响 | 第27-28页 |
·讨论 | 第28-29页 |
·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皂刺醇提物体内抗宫颈癌活性的研究 | 第30-36页 |
·材料 | 第30-31页 |
·皂刺 | 第30页 |
·试剂 | 第30-31页 |
·试验动物 | 第31页 |
·瘤株 | 第31页 |
·仪器 | 第31页 |
·方法 | 第31-32页 |
·皂刺醇提物(GSE)的制备 | 第31页 |
·动物肿瘤模型建立 | 第31页 |
·小鼠治疗剂量确定 | 第31页 |
·试验分组和处理方案 | 第31-32页 |
·抑瘤率和生命延长率的测定 | 第32页 |
·皂刺化学成分分析 | 第32页 |
·数据处理 | 第3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2-34页 |
·皂刺醇提物(GSE)浸膏得率 | 第32页 |
·皂刺醇提物体内抗肿瘤活性 | 第32-33页 |
·皂刺化学成分分析结果 | 第33-34页 |
·讨论 | 第34-35页 |
·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皂刺总黄酮体内抗宫颈癌活性的研究 | 第36-41页 |
·材料 | 第36页 |
·试剂 | 第36页 |
·试验动物 | 第36页 |
·瘤株 | 第36页 |
·皂刺总黄酮(GSF)浸膏粗提 | 第36页 |
·方法 | 第36-37页 |
·动物建模 | 第36页 |
·小鼠治疗剂量确定 | 第36-37页 |
·试验分组和治疗方案 | 第37页 |
·抑瘤率和生命延长率的测定 | 第37页 |
·数据处理 | 第3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7-39页 |
·皂刺总粗黄酮对荷瘤小鼠抑瘤率的影响 | 第37-38页 |
·皂刺总粗黄酮对荷瘤小鼠生命延长率的影响 | 第38-39页 |
·讨论 | 第39-40页 |
·小结 | 第40-41页 |
结论 | 第41-42页 |
创新点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9页 |
缩略语中英文对照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个人简介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