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炮制、制剂论文

苦参碱微乳的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24页
   ·引言第11页
   ·苦参碱的研究概况第11-15页
     ·苦参碱药理作用第12-14页
     ·苦参碱制剂第14-15页
     ·结语第15页
   ·药用微乳的研究概况第15-24页
     ·微乳形成的形成机理第16-17页
     ·药用微乳处方设计第17-19页
     ·微乳制备工艺第19-20页
     ·微乳检测方法第20页
     ·微乳作为药用载体特点及应用第20-23页
     ·结语第23-24页
实验研究第24-62页
 第二章 药用微乳处方的初步筛选第24-35页
   ·材料与仪器第24页
     ·试剂第24页
     ·仪器第24页
   ·实验方法第24-25页
     ·微乳配方的初选第24-25页
     ·影响微乳形成的主要因素第25页
   ·实验结果第25-31页
     ·微乳配方的初选第25-26页
     ·影响微乳形成的主要因素第26-31页
   ·讨论第31-34页
     ·微乳基质初选第31页
     ·表面活性剂对微乳形成的影响第31-32页
     ·油相的影响第32页
     ·助表面活性剂的影响第32-33页
     ·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质量比(Km)对微乳形成的影响第33-34页
     ·不同浓度氮酮对微乳形成的影响第34页
   ·小结第34-35页
 第三章 苦参碱微乳处方的筛选第35-43页
   ·材料第35页
     ·试剂第35页
     ·仪器第35页
     ·动物第35页
   ·实验方法第35-37页
     ·空白微乳的制备第35-36页
     ·微乳及其类型的鉴别方法第36页
     ·微乳稳定性的考察第36页
     ·微乳的形态观察及粒径测定第36页
     ·微乳对苦参碱溶解性考察第36-37页
     ·皮肤刺激性实验第37页
   ·结果和讨论第37-41页
     ·微乳的性状第37-38页
     ·微乳的稳定性试验第38-39页
     ·微乳的形态观察及粒径测定第39-40页
     ·微乳对苦参碱溶解性考察第40页
     ·皮肤刺激试验结果第40-41页
   ·小结第41-43页
 第四章 苦参碱微乳质量评价第43-51页
   ·材料第43页
     ·试药第43页
     ·仪器第43页
   ·方法第43-45页
     ·苦参碱微乳制备第43页
     ·微乳形态、粒径及分布的考察第43-44页
     ·含量测定第44页
     ·稳定性考察第44-45页
   ·结果和讨论第45-50页
     ·苦参碱微乳外观第45页
     ·苦参碱微乳形态及粒径测定结果第45-46页
     ·苦参碱微乳含量测定第46-49页
     ·苦参碱微乳的稳定性试验结果第49-50页
   ·小结第50-51页
 第五章 苦参碱微乳体外经皮渗透研究第51-56页
   ·材料第51页
     ·试药第51页
     ·仪器第51页
     ·动物第51页
   ·方法第51-52页
     ·透皮吸收试验准备工作第51页
     ·体外透皮扩散实验第51-52页
     ·透皮样品中苦参碱的分析方法第52页
     ·计算及统计分析方法第52页
   ·结果第52-54页
     ·体外透皮扩散试验结果第52页
     ·不含氮酮苦参碱微乳和苦参碱水溶液相比第52-53页
     ·不同浓度的氮酮对苦参碱微乳透皮的影响第53-54页
   ·讨论第54-55页
     ·微乳促进苦参碱微乳的透皮吸收第54-55页
     ·氮酮的促渗作用第55页
   ·小结第55-56页
 第六章 苦参碱微乳体外抗肿瘤活性测定第56-62页
   ·材料与仪器第56页
     ·试剂第56页
     ·仪器第56页
     ·细胞来源第56页
   ·方法第56-57页
     ·药物的配制第56页
     ·细胞培养第56页
     ·MTT 比色第56-57页
     ·数据处理及分析第57页
   ·结果第57-60页
     ·细胞形态观察第57-58页
     ·MTT 法测定结果第58-60页
   ·讨论和小结第60-62页
结论第62-63页
 本研究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第62页
 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或深入研究的问题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8页
致谢第68-69页
作者简介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小波包变换的纹理图像分割
下一篇:基于ADAMS的3-RPC并联机器人性能分析和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