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AN的异构机共享文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3页 |
·研究背景 | 第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工作与论文组织 | 第11-13页 |
第2章 网络存储和文件共享技术 | 第13-25页 |
·网络存储技术 | 第13-17页 |
·直连存储 | 第13-14页 |
·网络附带存储 | 第14-15页 |
·存储区域网络 | 第15-17页 |
·大型机文件系统 | 第17-21页 |
·大型机的FBA磁盘格式 | 第17-18页 |
·大型机的卷结构 | 第18-19页 |
·大型机的文件组成 | 第19-21页 |
·存储区域网络的文件共享 | 第21-24页 |
·实现文件共享的两种系统模型 | 第22-23页 |
·实现文件共享的关键问题 | 第23-24页 |
·小结 | 第24-25页 |
第3章 异构机共享文件系统的设计 | 第25-39页 |
·双网络型架构设计 | 第25-27页 |
·系统的物理架构 | 第25-26页 |
·系统的逻辑架构 | 第26-27页 |
·开放平台端模块设计 | 第27-33页 |
·元数据代理模块Adksvr的设计 | 第27-30页 |
·文件访问模块Library的设计 | 第30-33页 |
·系统高可靠性的设计 | 第33-35页 |
·大型机集群 | 第33-35页 |
·冗余I/O路径 | 第35页 |
·元数据事务通信协议的设计 | 第35-38页 |
·扩展TCP/IP协议的必要性 | 第35-37页 |
·RTCP协议 | 第37-38页 |
·RACP协议 | 第38页 |
·小结 | 第38-39页 |
第4章 异构机共享文件系统的实现 | 第39-61页 |
·文件I/O访问的实现 | 第39-42页 |
·裸磁盘访问 | 第39页 |
·文件构造表FECB | 第39-41页 |
·地址转换 | 第41-42页 |
·I/O性能优化策略 | 第42-45页 |
·异步I/O访问 | 第42-43页 |
·双缓冲区 | 第43页 |
·BPB/TPB缓冲区长度调整策略 | 第43-45页 |
·进程间通信 | 第45-47页 |
·本机进程间通信 | 第45-47页 |
·远程进程间通信 | 第47页 |
·大型机集群的负载均衡和容错 | 第47-51页 |
·加权最小AP数算法 | 第48-50页 |
·失败切换算法 | 第50-51页 |
·冗余I/O路径的负载均衡和容错 | 第51-54页 |
·共享卷与I/O路径的映射关系 | 第51-53页 |
·最小任务数算法 | 第53页 |
·透明容错算法 | 第53-54页 |
·伪设备驱动开发技术 | 第54-59页 |
·几个重要概念 | 第55-56页 |
·addrv的设计思想 | 第56-57页 |
·addrv的数据结构 | 第57-58页 |
·addrv例程的实现 | 第58-59页 |
·小结 | 第59-61页 |
第5章 异构机共享文件系统的性能分析 | 第61-65页 |
·测试环境 | 第61页 |
·基本I/O性能测试 | 第61-62页 |
·缓冲区调整技术对I/O性能的影响 | 第62-63页 |
·内存使用量测试 | 第63页 |
·系统性能评价 | 第63页 |
·小结 | 第63-65页 |
第6章 结束语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6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9-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