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北系河网中小洪水蓄水优化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1页 |
| ·课题提出的背景 | 第7-8页 |
| ·实现洪水资源化的途径 | 第8-9页 |
| ·国内外研究状况 | 第9-10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0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11页 |
| 第二章 基本资料 | 第11-20页 |
| ·自然地理 | 第11页 |
| ·地理位置 | 第11页 |
| ·地形、地貌 | 第11页 |
| ·地质 | 第11页 |
| ·气象 | 第11-12页 |
| ·气候 | 第11页 |
| ·降水量 | 第11-12页 |
| ·蒸发量 | 第12页 |
| ·河流水系 | 第12-15页 |
| ·潮白新河 | 第13页 |
| ·北运河 | 第13页 |
| ·青龙湾减河 | 第13-14页 |
| ·永定新河 | 第14-15页 |
| ·蓄滞洪区 | 第15-17页 |
| ·大黄铺洼 | 第15页 |
| ·黄庄洼 | 第15-16页 |
| ·西七里海 | 第16页 |
| ·淀北分洪区 | 第16-17页 |
| ·正向闸门 | 第17-18页 |
| ·分洪口门 | 第18-19页 |
|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 第三章 一维河网非恒定流模型 | 第20-29页 |
| ·基本方程与离散 | 第20-22页 |
| ·Saint-Venant 方程组 | 第20页 |
| ·Saint-Venant 方程组的离散 | 第20-22页 |
| ·定解条件 | 第22-25页 |
| ·边界条件 | 第22-24页 |
| ·初始条件 | 第24-25页 |
| ·汊点连接条件 | 第25页 |
| ·河网非恒定流计算的求解方法 | 第25-28页 |
| ·直接求解法 | 第26页 |
| ·分级解法 | 第26-28页 |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 第四章 蓄滞洪区蓄水优化 | 第29-43页 |
| ·蓄滞洪区蓄水位方案优选 | 第29-39页 |
| ·淹没损失 | 第29-30页 |
| ·蓄水效益 | 第30-33页 |
| ·模糊优选理论 | 第33-34页 |
|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34-36页 |
| ·蓄滞洪区蓄水位优化 | 第36-39页 |
| ·蓄滞洪区方案优选 | 第39-41页 |
| ·多层模糊优选系统 | 第39页 |
| ·系统结构 | 第39-40页 |
| ·模型参数 | 第40-41页 |
| ·模型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41页 |
|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 第五章 天津市北系河网中小洪水蓄水优化 | 第43-58页 |
| ·蓄水优化原则 | 第44页 |
| ·定解条件 | 第44-46页 |
| ·边界条件 | 第44-45页 |
| ·初始条件 | 第45-46页 |
| ·5 年一遇洪水蓄水优化 | 第46-51页 |
| ·正向闸门运行情况 | 第46-47页 |
| ·分洪口门运行情况 | 第47-48页 |
| ·各河道流量状况 | 第48-50页 |
| ·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50-51页 |
| ·10 年一遇洪水蓄水优化 | 第51-56页 |
| ·正向闸门运行情况 | 第51-52页 |
| ·分洪口门运行情况 | 第52-54页 |
| ·各河道流量状况 | 第54-56页 |
| ·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56页 |
|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8-60页 |
| ·结论 | 第58页 |
| ·展望 | 第58-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63-64页 |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