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部分 选题背景及文献综述 | 第9-19页 |
1 选题背景 | 第9页 |
2 文献综述 | 第9-18页 |
·内毒素的相关研究 | 第9-12页 |
·“菌毒并治”研究进展与现状 | 第12-13页 |
·氟苯尼考概述 | 第13-15页 |
·活血化瘀药物——丹参概述 | 第15-18页 |
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8-19页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第19-49页 |
第一章 “丹氟注射液”的研制 | 第19-32页 |
1 实验材料 | 第19页 |
·主要实验药品与试剂 | 第19页 |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19页 |
2 试验方法 | 第19-23页 |
·“丹氟注射液”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 第19-21页 |
·“丹氟注射液”处方前研究 | 第21-22页 |
·“丹氟注射液”的处方筛选 | 第22-23页 |
·制备工艺 | 第23页 |
·“丹氟注射液”的稳定性考察 | 第23页 |
3 结果 | 第23-30页 |
·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 第23-26页 |
·“丹氟注射液”处方前研究 | 第26-27页 |
·“丹氟注射液”的处方筛选 | 第27-28页 |
·“丹氟注射液”的稳定性考察 | 第28-30页 |
4 分析与讨论 | 第30-32页 |
第二章 “丹氟注射液”质量标准研究 | 第32-37页 |
1 实验材料 | 第32页 |
·主要实验药品与试剂 | 第32页 |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32页 |
2 实验方法 | 第32-33页 |
·性状 | 第32页 |
·鉴别 | 第32-33页 |
·检查 | 第33页 |
·含量测定 | 第33页 |
3 结果 | 第33-36页 |
·性状 | 第33页 |
·鉴别 | 第33-36页 |
·检查 | 第36页 |
·含量测定 | 第36页 |
4 分析与讨论 | 第36-37页 |
第三章 “丹氟注射液”体外抑菌实验 | 第37-3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7页 |
·材料 | 第37页 |
·方法 | 第37页 |
2 结果 | 第37-38页 |
3 分析与讨论 | 第38-39页 |
第四章 “丹氟注射液”对仔猪沙门氏菌感染后的血浆SOD活性及MDA水平的影响 | 第39-4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9-40页 |
·材料 | 第39页 |
·方法 | 第39-40页 |
2 结果 | 第40-41页 |
·仔猪血浆SOD活性变化 | 第40页 |
·仔猪血浆MDA水平变化 | 第40-41页 |
3 分析与讨论 | 第41-42页 |
第五章 “丹氟注射液”对仔猪人工感染沙门氏菌的药效试验 | 第42-4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2页 |
·材料 | 第42页 |
·方法 | 第42页 |
2 结果 | 第42-47页 |
·给药时间的确定 | 第42-43页 |
·体温变化 | 第43页 |
·症状及剖检变化 | 第43-44页 |
·病理组织学变化 | 第44-47页 |
3 分析讨论 | 第47-49页 |
第三部分 结论与创新 | 第49-50页 |
1 结论 | 第49页 |
2 创新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