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9页 |
| ·国内外能源利用现状 | 第8-9页 |
| ·国内外地热开发利用现状 | 第9-13页 |
| ·国外地热开发利用现状 | 第9-12页 |
| ·国内地热开发利用现状 | 第12-13页 |
| ·建筑能耗研究的发展状况 | 第13-17页 |
| ·建筑能耗的定义 | 第13-14页 |
| ·分析建筑能耗的意义 | 第14页 |
| ·现代负荷计算的发展历史 | 第14-15页 |
| ·建筑能耗分析研究的发展趋势 | 第15-16页 |
| ·建筑能耗的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 ·我国建筑能耗的总体情况 | 第17页 |
| ·课题研究目的和方法 | 第17-18页 |
| ·课题的提出 | 第17-18页 |
|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 第18页 |
| ·本论文的架构 | 第18-19页 |
| 第二章 利用水源热泵的低温地热水供暖系统的?分析与方案优化 | 第19-33页 |
| ·(火用)概念的简述 | 第19-21页 |
| ·能量分析方法 | 第19-20页 |
| ·(火用)概念的提出 | 第20页 |
| ·热量(火用) | 第20-21页 |
| ·利用水源热泵的低温地热水供暖系统?分析模型的建立 | 第21-26页 |
| ·混水过程的?效率 | 第22-23页 |
| ·热泵系统的?效率 | 第23-24页 |
| ·室内供暖系统的?效率 | 第24页 |
| ·整个系统的?效率 | 第24-26页 |
| ·(火用)分析模型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 第26-28页 |
| ·工程概况 | 第26页 |
| ·两种低温地热水供暖系统方案水泵耗功分析 | 第26-28页 |
| ·两种低温地热水供暖系统方案的?效率比较 | 第28页 |
| ·热泵蒸发器进水温度对系统?效率的影响 | 第28-29页 |
| ·利用全寿命周期分析方法确定梯级利用方案的最佳匹配 | 第29-32页 |
| ·全寿命周期分析法简述 | 第30-31页 |
| ·系统最佳匹配点的确定 | 第31-32页 |
| ·小结 | 第32-33页 |
| 第三章 地热水梯级利用供暖系统全年能耗动态模拟与分析 | 第33-52页 |
| ·EnergyPlus软件的简述 | 第33-37页 |
| ·EnergyPlus软件的研发背景 | 第33-34页 |
| ·EnergyPlus软件的计算思路 | 第34-36页 |
| ·气象数据的获得 | 第36-37页 |
| ·建筑物理模型的建立 | 第37-42页 |
| ·建筑概况 | 第37-40页 |
| ·建筑围护结构 | 第40-41页 |
| ·建筑供暖系统 | 第41-42页 |
| ·系统的节能运行管理 | 第42页 |
| ·模拟周期 | 第42页 |
| ·逐时气象资料的获得 | 第42页 |
| ·梯级利用低温地热水供暖系统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对比 | 第42-44页 |
| ·建筑物几何构形 | 第43页 |
| ·系统能耗模拟与实测结果对比 | 第43-44页 |
| ·梯级利用低温地热水供暖系统能耗模拟分析 | 第44-50页 |
| ·系统能耗的模拟分析 | 第44-48页 |
| ·典型房间日所需供热量的模拟 | 第48-50页 |
| ·两种利用水源热泵的低温地热水供暖方案能耗对比分析 | 第50-51页 |
| ·小结 | 第51-52页 |
| 第四章 低温热水供暖不同末端方式的热舒适性分析 | 第52-64页 |
| ·模型的建立 | 第52-56页 |
| ·研究对象的选定 | 第52页 |
| ·物理模型的建立 | 第52-53页 |
| ·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53-55页 |
| ·数学模型的离散求解 | 第55-56页 |
| ·增加风机盘管方案的模拟结果与实验验证 | 第56-58页 |
| ·实验测试内容与方法 | 第56页 |
| ·地面温度分布的模拟与实测结果对比 | 第56-57页 |
| ·距地面1m水平面温度分布的模拟与实测 | 第57页 |
| ·竖向空气温度分布的模拟与实测 | 第57-58页 |
| ·对两种方案的模拟对比分析 | 第58-63页 |
| ·两种方案东西方向纵向剖面温度分布对比 | 第58-59页 |
| ·两种方案南北方向纵向剖面温度分布对比 | 第59-60页 |
| ·两种方案水平面温度分布对比 | 第60-63页 |
| ·小结 | 第63-64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4-66页 |
| ·结论 | 第64-65页 |
| ·建议与展望 | 第65-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69-70页 |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