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导论 | 第9-14页 |
一、问题提出 | 第9-11页 |
二、概念界定 | 第11-12页 |
三、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2页 |
四、论文的框架结构及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第一章 现行苏教版中职语文教材的编写背景 | 第14-18页 |
第一节 教材编写理论对中职语文教材编制的启示② | 第14-16页 |
一、学习理论对语文教材编制的启示 | 第14-15页 |
二、认知心理学对语文教材编制的启示 | 第15-16页 |
三、课程论的新发展对语文教材编制的启示 | 第16页 |
四、知识论的新发展对语文教材编制的启示 | 第16页 |
第二节 新课改对中职语文教材编制的要求 | 第16-18页 |
一、新课改对中职语文教材编制的要求 | 第16-17页 |
二、江苏省中职语文教材的改革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现行苏教版中职语文教材概述 | 第18-37页 |
第一节 现行苏教版中职语文教材的指导思想 | 第18-19页 |
第二节 现行苏教版中职语文教材的编写原则 | 第19-20页 |
一、工具性和人文性结合 | 第19页 |
二、教和学结合 | 第19页 |
三、规定性和机动性结合 | 第19-20页 |
第三节 现行苏教版中职语文教材的编写体系 | 第20-22页 |
第四节 现行苏教版中职语文教材的文本系统 | 第22-37页 |
第三章 现行苏教版中职语文教材使用现状调查与问题分析 | 第37-48页 |
第一节 教师使用现行苏教版中职语文教材的调查 | 第37-43页 |
一、调查名称 | 第37页 |
二、调查样本 | 第37页 |
三、调查内容 | 第37-41页 |
四、调查结果统计 | 第41-43页 |
第二节 学生学习现行苏教版中职语文教材的调查 | 第43-45页 |
一、调查名称 | 第43页 |
二、调查样本 | 第43页 |
三、调查内容 | 第43-44页 |
四、调查结果统计 | 第44-45页 |
第三节 现行苏教版中职语文教材使用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 第45-48页 |
一、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待提高 | 第45-46页 |
二、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待改变 | 第46页 |
三、现行教材有待改进 | 第46-48页 |
第四章 现行苏教版中职语文教材运用对策 | 第48-57页 |
第一节 改变中职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 | 第48-49页 |
一、改变传统的教材观 | 第48页 |
二、改变传统的师生观 | 第48-49页 |
三、改变传统的评价观 | 第49页 |
第二节 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及手段 | 第49-54页 |
一、运用有效手段,培养中职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 第49-51页 |
二、实施分层教学,提高中职学生的语文素养 | 第51-52页 |
三、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促进中职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发展 | 第52-54页 |
第三节 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 | 第54-57页 |
一、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念 | 第54-55页 |
二、建立新的教学评价机制,实现语文考试的科学化、人文化、开放化和民主化 | 第55-57页 |
第五章 对现行苏教版中职语文教材的探索与思考 | 第57-60页 |
第一节 教材发展方向 | 第57-58页 |
第二节 教材开发设计 | 第58-60页 |
一、单元的呈现方式与容量 | 第58页 |
二、教材的选文 | 第58页 |
三、调整各序列的比重 | 第58-60页 |
结语 | 第60-61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附录 | 第63-69页 |
后记 | 第69-70页 |
科研成果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