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劳动经济论文--世界各国劳动经济概况论文--中国论文

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7页
致谢第7-11页
表格清单第11-12页
插图清单第12-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16页
   ·研究的背景第13页
   ·研究的目的第13-14页
   ·研究的意义第14-15页
   ·研究的内容第15页
   ·研究的方法第15-16页
第二章 社会保障概述第16-23页
   ·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第16页
   ·社会保障的内涵和特点第16-17页
   ·社会保障理论概述第17-18页
     ·西方国家比较有影响的社会保障理论第17-18页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保障的理论第18页
   ·不同的社会保障模式的比较第18-20页
   ·社会保障体系第20-23页
     ·社会保障体系的内容第20页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沿革第20-21页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架构第21-23页
第三章 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现状分析第23-35页
   ·农民工涵义的界定及特征分析第23-29页
     ·农民工的涵义第23页
     ·农民工的特征分析第23-29页
   ·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险的现状分析第29-31页
   ·农民工社会福利和社会救济状况第31-32页
   ·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紧迫性分析第32-33页
     ·国家的长远发展需要为农民工建立社会保障第32页
     ·不断壮大的农民工队伍需要社会保障第32页
     ·农民工面临的风险急需社会保障第32-33页
     ·“三农”问题的解决无法回避农民工的社保问题第33页
   ·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现实性分析第33-35页
     ·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渐受关注和重视第33-34页
     ·地方政府的实践为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建立积累了经验第34页
     ·“劳动合同”的推行为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实施提供了保证第34页
     ·“金保工程”的运行为农民工社会保障提供了操作平台第34-35页
第四章 关于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理论探讨及政策综述第35-49页
   ·学术界农民工对社会保障关注的重点及分歧第35-38页
     ·关于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的时机和主体问题第35页
     ·关于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的障碍因素第35-36页
     ·关于农民工社会保障建设的基本框架第36页
     ·关于农民工社会保障的模式选择第36-38页
   ·关于农民工社会保障分歧点的澄清第38-42页
     ·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刻不容缓第38页
     ·农民工社会保障的主体应是国家第38-39页
     ·建立相对独立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切实可行第39-40页
     ·农民工社会保障费用应多元化筹集第40页
     ·农民工社会保障也可社会化运作第40-41页
     ·避免单一性地研究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第41-42页
   ·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理论依据第42-44页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基本理论第42页
     ·公共财政理论第42-43页
     ·和谐社会理论第43-44页
   ·农民工社会保障现行政策综述第44-49页
     ·中央政策法规第44-45页
     ·地方政策规定第45-49页
第五章 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面临的主要问题第49-56页
   ·法律层面第49页
   ·制度层面第49-50页
     ·户籍制度的歧视第49页
     ·土地制度的缺陷第49-50页
     ·既得利益制度化的障碍第50页
     ·现行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第50页
   ·经济层面第50-51页
     ·二元经济结构的制约第50-51页
     ·经济扭曲增长的隐患第51页
   ·农民工自身层面第51-52页
     ·农民工较低的工资收入导致参保能力有限第51页
     ·农民工在劳动力市场上谈判地位较低第51-52页
     ·农民工数量大流动性高加大了社会保障设计的难度第52页
   ·认识层面第52-53页
     ·农民工方面第52-53页
     ·用人单位方面第53页
     ·地方政府方面第53页
   ·费用层面第53-55页
     ·社会保障费用不能足额稳定征收第53页
     ·社会保障费用分摊的规避第53-54页
     ·社会保障费用存在隐性的转嫁第54页
     ·混账运行的风险第54-55页
   ·社会层面第55-56页
     ·人口老龄化的威胁第55页
     ·传统家庭保障的影响第55页
     ·城镇职工社会保险体系未完全到位第55-56页
第六章 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基本设想第56-67页
   ·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制度定位和政策定位第56页
     ·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制度定位第56页
     ·农民工社会保障的政策定位第56页
   ·农民工社会保障方案设计的总体思路和总原则第56-59页
     ·立足当前,着重长远,预留接轨第57页
     ·方案设计的理想结果是实现帕累托次优第57页
     ·不要过度强调“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原则第57页
     ·努力改革阻碍农民工社会保障施行的制度环境第57-58页
     ·分类指导、分项实行、稳步强制推进农民工社会保障第58-59页
     ·简便易行第59页
   ·农民工社会保障方案的设计第59-64页
     ·对稳定就业的农民工的社会保险方案设计第59-63页
     ·对不稳定就业的农民工的社会保险方案设计第63-64页
     ·农民工的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优扶第64页
   ·新的农民工社会保障方案的可行性分析第64-67页
     ·新的农民工社会保障方案与现有农民工社会保障模式的比较第64-66页
     ·制度层面的可行性分析第66页
     ·执行操作层面的可行性分析第66-67页
第七章 结束语第67-70页
   ·本文的创新点之处第67页
   ·本文存在的不足第67页
   ·建议第67-70页
参考文献第70-73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人干扰素α-2b基因重组卡介苗的构建及抗膀胱癌作用的研究
下一篇:农地使用权抵押制度的法律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