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引言 | 第12-15页 |
概论 | 第12页 |
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方案 | 第12-13页 |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13-15页 |
1 模糊控制理论与PLC技术概述 | 第15-23页 |
·模糊控制的发展与特点 | 第15-16页 |
·模糊控制理论的发展 | 第15-16页 |
·模糊控制理论的特点 | 第16页 |
·模糊控制器的设计与运行方式 | 第16-19页 |
·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 第17页 |
·实现模糊控制的具体步骤 | 第17-19页 |
·PLC的发展与当前动态 | 第19-20页 |
·PLC的基本组成与各部分的作用 | 第20-21页 |
·模糊控制在PLC上的应用 | 第21-22页 |
·FCL语言介绍 | 第21页 |
·PLC上推广模糊控制技术的具体方法 | 第21-22页 |
·小结 | 第22-23页 |
2 系统的需求分析与总体设计 | 第23-27页 |
·系统需求分析 | 第23-25页 |
·软件的整体要求 | 第23-25页 |
·软件的逻辑模型 | 第25页 |
·总体设计 | 第25-26页 |
·小结 | 第26-27页 |
3 数据库技术的应用 | 第27-40页 |
·引入数据库技术的必要性 | 第27页 |
·如何在VC下访问数据库 | 第27-35页 |
·引入ADO库文件 | 第27-28页 |
·初始化OLE/COM库环境 | 第28页 |
·ADO接口简介 | 第28-35页 |
·数据持久化的讨论与引入 | 第35-39页 |
·面向对象数据库的缺陷 | 第35-36页 |
·现有对象关系映射组件的不足 | 第36页 |
·VC中数据持久化层的编写 | 第36-39页 |
·小结 | 第39-40页 |
4 FCL文件接口的实现 | 第40-53页 |
·FCL文件接口概述 | 第40-43页 |
·一般编译器的构造 | 第40-42页 |
·FCL文件接口的概要描述 | 第42-43页 |
·FCL文件接口的实现概述 | 第43-44页 |
·FCL词法分析实现 | 第44-47页 |
·识别标识符的约定和策略 | 第44-45页 |
·词法分析器的具体实现 | 第45页 |
·使用单件模式实现词法分析程序 | 第45-47页 |
·FCL语法分析实现 | 第47-51页 |
·语法分析基本理论 | 第47-48页 |
·语法分析具体实现 | 第48页 |
·模糊控制系统在关系型数据库中的表示 | 第48-51页 |
·FCL语言解释器实现 | 第51页 |
·FCL语言的输出 | 第51-52页 |
·小结 | 第52-53页 |
5 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第53-74页 |
·系统的总体设计 | 第54-55页 |
·系统构架 | 第54-55页 |
·整体外观设计 | 第55页 |
·模糊变量的设计实现 | 第55-61页 |
·设计目的 | 第56页 |
·详细设计 | 第56-61页 |
·控制规则设置的设计实现 | 第61-65页 |
·实现功能 | 第61-62页 |
·详细设计 | 第62-65页 |
·清晰化方法的说明 | 第65页 |
·FCL语言转化成其他高级语言 | 第65-68页 |
·模糊变量转化为高级语言的代码 | 第66-67页 |
·推理规则库转化为高级语言的代码 | 第67-68页 |
·系统各部分之间关系 | 第68-69页 |
·嵌入到其他PLC开发平台的方式 | 第69-73页 |
·动态链接库的结构和机理 | 第69-70页 |
·VC中建立和使用的动态链接库分类 | 第70-71页 |
·动态链接库的加载方式 | 第71页 |
·模糊控制模块提供的调用接口与嵌入方式 | 第71-73页 |
·小结 | 第73-74页 |
6 软件功能测试与模拟仿真原理 | 第74-84页 |
·模糊控制器构建示例 | 第74-79页 |
·模糊变量的定义 | 第74-75页 |
·模糊变量对应隶属函数的定义 | 第75-77页 |
·控制规则的生成 | 第77页 |
·FCL文件的生成 | 第77-78页 |
·C语言文件的生成 | 第78-79页 |
·新型PLC的硬件模型 | 第79-80页 |
·可编程控制器的运行原型 | 第80-82页 |
·仿真原理 | 第82-83页 |
·小结 | 第83-84页 |
结论 | 第84-86页 |
工作总结 | 第84页 |
下一步工作 | 第84-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0页 |
附录A FCL语言定义 | 第90-93页 |
附录B 通过程序生成的FCL语言描述的集装箱吊车模糊控制器 | 第93-95页 |
附录C 系统生成的C代码描述的模糊控制器测试结果对照 | 第95-106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106-107页 |
致谢 | 第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