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目录 | 第10-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4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3页 |
·研究背景 | 第13-17页 |
·所选题目的社会背景 | 第13-16页 |
·所选题目的研究背景 | 第16-17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17-22页 |
·标准化经济效果研究评述 | 第17-20页 |
·贡献率研究方法评述 | 第20-22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2-23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23-24页 |
·基本概念的界定 | 第24-29页 |
·标准的定义 | 第24-25页 |
·标准的分类 | 第25-26页 |
·技术标准的定义 | 第26-27页 |
·标准化的相关概念 | 第27-29页 |
·标准化与技术标准之间的关系 | 第29页 |
·研究方法与论文结构 | 第29-30页 |
·研究理论依据 | 第29页 |
·研究框架 | 第29-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4页 |
第二章 国内外技术标准及其标准化研究比较 | 第34-48页 |
·国际技术标准发展现状 | 第34-35页 |
·国外标准化组织及其技术标准发展政策 | 第35-40页 |
·主要标准化组织及相关政策体系 | 第35-37页 |
·发达国家技术壁垒概况 | 第37-40页 |
·中国的技术标准管理体系及其存在的问题 | 第40-46页 |
·中国技术标准管理体系 | 第40-41页 |
·中国技术标准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 第41-42页 |
·中国通信技术标准的发展概况 | 第42-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第三章 自主技术标准化对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的贡献研究 | 第48-83页 |
·通信设备制造业技术标准的特点分析 | 第48-49页 |
·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技术标准化进展 | 第49-56页 |
·技术竞争力提升 | 第50-51页 |
·技术差距 | 第51-52页 |
·主要设备的重点产品和企业市场竞争力分析 | 第52-54页 |
·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发展的瓶颈问题——自主技术标准化 | 第54-56页 |
·标准化的作用机理、实现途径 | 第56-67页 |
·标准化的本质及其发展 | 第56-58页 |
·标准化的作用及其产生作用的机理分析 | 第58-65页 |
·标准和标准化的作用 | 第58-63页 |
·标准化产生作用的机理分析 | 第63-65页 |
·标准采用不当,负面效果的制约作用分析 | 第65-67页 |
·标准化对通信设备制造业发展影响的实现途径 | 第67-75页 |
·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的产业体系分析 | 第67-69页 |
·标准化的网络效应分析 | 第69-72页 |
·标准化的锁定效应及标准切换成本分析 | 第72-74页 |
·通信设备制造业技术标准的网络效应和锁定效应 | 第74-75页 |
·标准化对通信设备制造业贡献的乘数效应 | 第75-78页 |
·标准化投入 | 第75-76页 |
·标准化衍生波及的产出 | 第76-78页 |
·基于标准化功能的贡献作用概念模型 | 第78-79页 |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3页 |
第四章 企业研制或采用技术标准的效用研究 | 第83-111页 |
·技术标准、标准化的经济学分析 | 第83-87页 |
·技术标准在经济学中的解释 | 第83-85页 |
·布赖恩·阿瑟的利润递增机制 | 第83页 |
·利润递增的主要领域——高技术 | 第83-84页 |
·利润递增机制对技术标准的意义 | 第84-85页 |
·标准化的经济性分析 | 第85-86页 |
·ICT产业技术标准化的经济效应 | 第86-87页 |
·标准价值实现的方法 | 第87页 |
·企业技术标准化 | 第87-90页 |
·企业决策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90-98页 |
·标准化服务机构的作用 | 第91-92页 |
·技术标准化过程中的政府作用 | 第92-93页 |
·市场因素 | 第93-94页 |
·技术标准采纳成本因素 | 第94-95页 |
·扩散壁垒因素 | 第95-97页 |
·决策者心理因素 | 第97页 |
·预期收益 | 第97-98页 |
·企业采用标准的过程分析 | 第98-100页 |
·标准化对企业个体效用的贡献模型 | 第100-108页 |
·标准化的效果 | 第100-103页 |
·标准化效果分类 | 第100-102页 |
·评价、论证或计算标准化经济效果的原则 | 第102-103页 |
·将标准化的效果与其他技术措施的效果剥离的方法 | 第103页 |
·技术标准化效用模型 | 第103-108页 |
·企业技术标准化工作的经济效用模型 | 第104-107页 |
·含有社会评价价值的效用模型 | 第107-108页 |
本章小结 | 第108-109页 |
参考文献 | 第109-111页 |
第五章 自主技术标准化对通信设备制造业经济增长贡献的测度模型 | 第111-157页 |
·技术标准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 第111-119页 |
·标准化与协调成本的降低 | 第112-114页 |
·标准化促进生产制造业协调 | 第112-114页 |
·标准化便利商业协调 | 第114页 |
·标准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 | 第114-119页 |
·科技进步与标准和标准化的关系分析 | 第115-116页 |
·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 | 第116-118页 |
·标准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 | 第118-119页 |
·标准化对通信设备制造业经济增长贡献的系统动力学建模 | 第119-137页 |
·系统动力学基本原理 | 第119-126页 |
·系统动力学的产生、发展及特点 | 第119-122页 |
·系统动力学的基本概念 | 第122-123页 |
·本文选择系统动力学的原因 | 第123-125页 |
·本文系统动力学仿真软件的选择 | 第125-126页 |
·系统动力学建模 | 第126-137页 |
·建模目的 | 第127-128页 |
·模型假设与边界 | 第128页 |
·因果关系分析 | 第128-133页 |
·子系统的划分 | 第133-134页 |
·确定流位流率系 | 第134-135页 |
·模型主要参数的取值方法 | 第135-137页 |
·模型模拟与政策分析 | 第137-155页 |
·模型验证 | 第137-138页 |
·现状模拟及敏感性分析 | 第138-140页 |
·政策模拟及预测分析 | 第140-155页 |
·标准化环境综合评价指数的模拟分析 | 第140-147页 |
·标准化推进延时参数的模拟分析 | 第147-154页 |
·政策建议 | 第154-155页 |
本章小结 | 第155页 |
参考文献 | 第155-157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57-161页 |
·论文的主要成果 | 第157-158页 |
·文章的局限性及展望 | 第158-161页 |
致谢 | 第161-16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