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32页 |
·文献综述 | 第10-29页 |
·浮选技术 | 第10-11页 |
·溶剂浮选法 | 第11-18页 |
·溶剂浮选法的影响因素 | 第11-13页 |
·溶剂浮选装置 | 第13-15页 |
·溶剂浮选机理简介 | 第15-16页 |
·溶剂浮选法的应用 | 第16页 |
·溶剂浮选法的发展方向 | 第16-18页 |
·絮凝技术 | 第18-20页 |
·化学絮凝 | 第18页 |
·电絮凝 | 第18-20页 |
·电浮选法 | 第20-22页 |
·电浮选的基本原理 | 第20-21页 |
·电浮选法的优点 | 第21-22页 |
·电浮选法的展望 | 第22页 |
·臭氧氧化法 | 第22-27页 |
·臭氧水处理技术 | 第23-25页 |
·臭氧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 第25-27页 |
·过氧化氢氧化法 | 第27-29页 |
·我国污水处理的发展趋势 | 第29-30页 |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30-31页 |
·本课题的总体研究思路 | 第31-32页 |
第二章 石化工业污水有机污染物的分析 | 第32-44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32-33页 |
·仪器 | 第32页 |
·试剂 | 第32-33页 |
·实验装置 | 第33页 |
·实验方法 | 第33-3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4-37页 |
·溶剂浮选实验条件的优化 | 第34-37页 |
·吸收光谱 | 第34页 |
·溶液pH的影响 | 第34-35页 |
·空气流速的影响 | 第35页 |
·离子强度的影响 | 第35-36页 |
·相比对溶剂浮选的影响 | 第36-37页 |
·浮选时间的影响 | 第37页 |
·有机溶剂的选择 | 第37页 |
·溶剂浮选效果评价 | 第37-38页 |
·石化工业污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定性分析 | 第38-43页 |
·样品分析方法 | 第39页 |
·色谱-质谱条件 | 第39页 |
·石化污水有机污染物的定性分析结果 | 第39-43页 |
·小结 | 第43-44页 |
第三章 通气电絮凝-反渗透法处理石化工业污水 | 第44-58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44-45页 |
·仪器设备 | 第44页 |
·试剂 | 第44-45页 |
·实验方法 | 第45页 |
·化学絮凝实验方法 | 第45页 |
·电絮凝实验方法 | 第45页 |
·溶剂浮选实验方法 | 第45页 |
·反渗透实验方法 | 第4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5-55页 |
·样品的初步检验 | 第45-46页 |
·化学絮凝效果评价 | 第46-47页 |
·电絮凝效果评价 | 第47-50页 |
·电极材料的选择 | 第47页 |
·电絮凝实验现象的观察 | 第47-49页 |
·电絮凝效果评价 | 第49-50页 |
·电絮凝-溶剂浮选联用的处理效果评价 | 第50-52页 |
·溶剂浮选条件的优化 | 第50-51页 |
·电絮凝-溶剂浮选联用的处理效果 | 第51-52页 |
·电絮凝-反渗透联用的处理效果评价 | 第52-55页 |
·电絮凝-溶剂浮选-反渗透联用的处理效果 | 第52-54页 |
·电絮凝-反渗透联用的处理效果 | 第54-55页 |
·机理探讨 | 第55-57页 |
·电絮凝的作用机制 | 第55-56页 |
·电解浮选的作用机制 | 第56页 |
·电解氧化还原 | 第56-57页 |
·小结 | 第57-58页 |
第四章 电絮凝-气浮-H_2O_2氧化法处理石化工业污水 | 第58-69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58-60页 |
·仪器 | 第58页 |
·试剂 | 第58-59页 |
·实验装置 | 第59-60页 |
·实验方法 | 第6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0-67页 |
·电极材料的影响 | 第60-61页 |
·pH的影响 | 第61-62页 |
·电解质的影响 | 第62-63页 |
·电解时间和电解电压的影响 | 第63-64页 |
·H_2O_2加入量的影响 | 第64-65页 |
·静置时间对有机污染物去除的影响 | 第65-66页 |
·石化污水的处理效果评价 | 第66-67页 |
·电絮凝-气浮-H_2O_2作用机制初探 | 第67-68页 |
·小结 | 第68-69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69-71页 |
·实验所得结论 | 第69-70页 |
·本实验的难点 | 第70页 |
·本实验的创新点 | 第70-71页 |
第六章 参考文献 | 第71-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