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带的MIG钎焊堆焊技术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8页 |
·选题意义 | 第14-16页 |
·焊接弹带的优点 | 第14-15页 |
·弹带的各种焊接方法 | 第15-16页 |
·MIG电弧钎焊的特点 | 第16-22页 |
·MIG电弧钎焊与普通钎焊的对比 | 第17页 |
·MIG电弧钎焊与普通电弧焊的对比 | 第17-19页 |
·MIG电弧钎焊的焊接材料 | 第19-21页 |
·MIG钎焊的焊接电源 | 第21-22页 |
·MIG钎焊的送丝机构 | 第22页 |
·电弧钎焊的发展及研究状况 | 第22-24页 |
·国外电弧钎焊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 第22-23页 |
·国内电弧钎焊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 第23-24页 |
·MIG电弧钎焊技术应用状况 | 第24-26页 |
·弹带产品的技术要求 | 第26页 |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26-28页 |
第2章 试验材料、设备和方法 | 第28-32页 |
·试验材料 | 第28-29页 |
·试验材料 | 第28页 |
·钎料的选取 | 第28-29页 |
·试验设备 | 第29-30页 |
·焊接接头性能检测设备及方法 | 第30-31页 |
·焊接接头微观组织分析设备及方法 | 第31-32页 |
第3章 紫铜弹带的研究 | 第32-61页 |
·MIG钎焊焊接参数的分析 | 第32-33页 |
·第一层焊接参数的第一次正交试验 | 第33-44页 |
·焊缝形状的试验结果分析 | 第37-41页 |
·保护效果的试验结果分析 | 第41-43页 |
·焊缝综合成形的试验结果分析 | 第43-44页 |
·第一层焊接参数的第二次正交试验 | 第44-48页 |
·第二次正交试验设计及结果分析 | 第44-47页 |
·第一层的最佳焊接参数范围 | 第47-48页 |
·第二层及以上各层焊接参数对焊缝成形的影响 | 第48-50页 |
·焊接参数对焊接质量的影响 | 第50-57页 |
·焊接参数对翻铁量的影响 | 第50-51页 |
·焊接参数对热影响区大小的影响 | 第51-54页 |
·堆焊接头剪切性能 | 第54页 |
·熔敷金属的力学性能 | 第54-55页 |
·弹体性能检验 | 第55-56页 |
·炮弹实际发射检验 | 第56-57页 |
·母材与铜堆焊层界面微观分析 | 第57-60页 |
·焊缝结合面的光学显微镜观察 | 第57-58页 |
·焊缝结合面的 SEM分析 | 第58-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4章 硅青铜弹带的研究 | 第61-76页 |
·硅青铜弹带的目的和意义 | 第61-62页 |
·焊接参数的分析 | 第62-63页 |
·焊丝伸出长度的影响 | 第62-63页 |
·其他焊接参数对焊接质量的影响 | 第63页 |
·弹带的性能检验 | 第63-68页 |
·硬度试验 | 第63页 |
·界面的剪切强度试验 | 第63-64页 |
·堆焊层含铁量分析 | 第64-65页 |
·堆焊铜层拉伸性能试验 | 第65-68页 |
·焊接接头界面微观分析 | 第68-75页 |
·液态钎料与固体母材的相互作用 | 第68-69页 |
·铜/铁界面形貌 | 第69-71页 |
·铜/铁界面形成机理分析 | 第71-75页 |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5章 黄铜弹带的 MIG填丝钎焊 | 第76-91页 |
·MIG填丝的目的和试验条件 | 第76-77页 |
·填丝位置对焊接过程的影响 | 第77-79页 |
·填丝方向的影响 | 第77页 |
·填丝角度的影响 | 第77-78页 |
·填丝距母材高度的影响 | 第78-79页 |
·焊接参数对焊缝成形的影响 | 第79-80页 |
·填丝速度对焊缝成形的影响 | 第79页 |
·焊接电流对焊缝成形的影响 | 第79-80页 |
·熔敷金属合金成分分析 | 第80-84页 |
·熔化极为硅青铜焊丝 HS211时的成分分析 | 第81-83页 |
·熔化极为紫铜焊丝 HS201的成分分析 | 第83-84页 |
·堆焊铜带的质量检验 | 第84-88页 |
·界面的剪切强度 | 第84页 |
·堆焊铜层的含铁量分析 | 第84-86页 |
·熔敷金属拉伸性能的研究 | 第86-88页 |
·铜/铁界面分析 | 第88-90页 |
·本章小结 | 第90-91页 |
第6章 结论 | 第91-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6-97页 |
致谢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