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 | 第1-9页 |
第一章、福柯“自身技术”思想的产生及其探寻之旅 | 第9-22页 |
一、福柯“自身技术”思想产生的场域 | 第9-15页 |
二、“人审美化自身技术”的探寻之旅——“考古学”与“谱系学” | 第15-22页 |
(一) “考古学”的工作原理 | 第15-18页 |
(二) “谱系学”的工作原理 | 第18-20页 |
(三) “考古学、谱系学”与“自身技术/主体化” | 第20-22页 |
第二章、“自身技术”思想及其内涵——“生存的美学化” | 第22-47页 |
一、“自身技术”——“主体化/审美化”进程途径 | 第22-40页 |
(一) “性”的技术 | 第23-28页 |
(二) “关怀自身/自己”的技术 | 第28-35页 |
(三) 福柯的实验——“死亡/自杀、沉思/沉默”的技术 | 第35-40页 |
二、“主体化”概念与“个体”的紧张关系 | 第40-47页 |
(一) “主体化(进程)”与“主体”、“生存美学化” | 第40-42页 |
(二) 自身“技术”与“原则(态度、观念)”的关系 | 第42-45页 |
(三) “主体化/审美化(进程)”与个体/人 | 第45-47页 |
第三章、“自身技术”的生存美学思想及其当下启示 | 第47-59页 |
一、“自身技术”的生存美学思想 | 第47-53页 |
二、“自身技术”生存美学思想的当下启示 | 第53-59页 |
小结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
致 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