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页 |
第一部分 刑事自诉和解、调解的一般原理 | 第10-22页 |
一、和解、调解的概念与二者的异同 | 第10-14页 |
(一) 和解、调解的概念 | 第10-12页 |
(二) 和解、调解的不同之处 | 第12-13页 |
(三) 和解、调解的相同之处 | 第13-14页 |
二、和解、调解的历史沿革 | 第14-15页 |
(一) 古代 | 第14页 |
(二) 近现代 | 第14-15页 |
三、和解与调解的理论基础 | 第15-18页 |
(一) 当事人处分理论 | 第15-16页 |
(二) 正义理论 | 第16-17页 |
(三) 效率理论 | 第17-18页 |
四、和解与调解的价值 | 第18-22页 |
(一) 诉讼经济价值 | 第18-19页 |
(二) 恢复价值 | 第19-22页 |
第二部分 国外刑事诉讼和解、调解概略 | 第22-29页 |
一、刑事和解、调解的一般理论 | 第22-23页 |
(一) 刑事和解概念 | 第22页 |
(二) 刑事和解的价值 | 第22-23页 |
二、国外刑事案件和解、调解的适用情况 | 第23-26页 |
(一) 美国 | 第23页 |
(二) 德国 | 第23-25页 |
(三) 法国 | 第25-26页 |
(四) 俄罗斯 | 第26页 |
三、对国外刑事和解、调解的评析 | 第26-29页 |
(一) 发展趋势 | 第26-27页 |
(二) 特点 | 第27-29页 |
第三部分 我国自诉案件和解、调解现状剖析 | 第29-36页 |
一、我国刑事自诉案件和解、调解规定 | 第29-31页 |
二、我国自诉案件和解、调解存在的问题 | 第31-36页 |
(一) 调解、和解范围偏小 | 第31页 |
(二) 和解程序存在的问题 | 第31-32页 |
(三) 调解存在的问题 | 第32-34页 |
(四) 达成和解、调解协议后救济措施不完善 | 第34-36页 |
第四部分 我国自诉和解、调解制度之重构 | 第36-45页 |
一、扩大自诉和解、调解的适用范围 | 第36-38页 |
二、和解程序尊重当事人的处分权 | 第38-39页 |
三、和解先行 | 第39-40页 |
四、调解程序应为法官主导,当事人决定 | 第40-41页 |
五、注重发挥其它诉讼参与人的作用 | 第41-42页 |
六、废除调解书等同于判决的规定 | 第42-43页 |
七、引入合同法的理论,对于达成和解、调解协议后的救济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