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 英文摘要 | 第7-8页 |
| 1. 文献综述及本研究的意义 | 第8-17页 |
| ·荞麦的分类 | 第8-9页 |
| ·麦属的分类地位 | 第8页 |
| ·荞麦属的种类 | 第8-9页 |
| ·荞麦的起源和演化 | 第9-11页 |
| ·栽培荞麦的起源 | 第9-10页 |
| ·栽培荞麦的祖先 | 第10-11页 |
| ·荞麦属植物资源的系统学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荞麦属与蓼科其他属间亲缘关系 | 第11页 |
| ·荞麦属内种间系统关系 | 第11-12页 |
| ·分子标记技术 | 第12-14页 |
| ·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 | 第12-13页 |
| ·DNA 标记的类型 | 第13-14页 |
| ·RAPD标记技术 | 第14-16页 |
| ·RAPD 标记技术及原理 | 第14-15页 |
| ·RAPD 标记的特点 | 第15-16页 |
| ·RAPD 标记技术的优点 | 第15页 |
| ·RAPD技术的局限性及应用分析中注意的几个问题 | 第15-16页 |
| ·RAPD技术在荞麦属植物资源系统学研究上的应用及本研究的意义 | 第16-17页 |
| 2. 材料和方法 | 第17-24页 |
| ·实验材料 | 第17页 |
| ·实验方法 | 第17-23页 |
| ·CTAB 法提取基因组总DNA | 第17-20页 |
| ·实验试剂 | 第18页 |
| ·实验步骤 | 第18-20页 |
| ·DNA 纯度和浓度的检测 | 第20-21页 |
| ·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 纯度 | 第20页 |
| ·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检测DNA 浓度 | 第20-21页 |
| ·实验试剂和设备 | 第20页 |
| ·实验步骤 | 第20-21页 |
| ·RAPD 分析 | 第21页 |
| ·实验试剂与RAPD 反应混合物体系 | 第21页 |
| ·实验步骤 | 第21页 |
| ·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PCR 产物 | 第21-23页 |
| ·试剂 | 第21-22页 |
| ·实验步骤 | 第22-23页 |
| ·实验仪器 | 第23页 |
| ·数据统计分析 | 第23-24页 |
| ·谱带记录和bp值计算 | 第23页 |
| ·构建RAPD 指纹图谱 | 第23-24页 |
| ·聚类分析 | 第24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4-33页 |
| ·D NA 扩增引物的筛选 | 第24页 |
| ·最适扩增反应条件的选择 | 第24-26页 |
| ·Taq 酶 | 第24-25页 |
| ·Mg~(2+)的浓度浓度 | 第25页 |
| ·模板量的选择 | 第25页 |
| ·扩增反应程序的选择 | 第25页 |
| ·阴性对照问题 | 第25-26页 |
| ·RAPD 产生的全部数据 | 第26-27页 |
| ·荞麦属植物种的RAPD 指纹图谱 | 第27-31页 |
| ·荞麦属植物种间RAPD 系统关系 | 第31-33页 |
| 4 讨论 | 第33-35页 |
| ·RAPD 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33-34页 |
| ·RAPD 指纹图谱 | 第34页 |
| ·荞麦属植物资源的系统关系 | 第34-35页 |
| ·栽培荞麦的起源 | 第35页 |
| 5 结论 | 第35-37页 |
| 后记 | 第37-38页 |
| 参考文献 | 第38-48页 |
| 附录图版 | 第48-60页 |
| 附录表 | 第60-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