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宽带(UWB)通信系统多址接入技术的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引言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0-11页 |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页 |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1-13页 |
第二章 超宽带(UWB)系统概述 | 第13-18页 |
·超宽带基本概念 | 第13-14页 |
·超宽带定义 | 第13页 |
·超宽带的实现方式 | 第13-14页 |
·两种标准方案 | 第14页 |
·超宽带的特点 | 第14-16页 |
·超宽带的技术优势 | 第14-16页 |
·超宽带的应用前景 | 第16页 |
·多址技术 | 第16-17页 |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第三章 常见UWB多址接入技术 | 第18-40页 |
·TH-PPM多址技术 | 第19-25页 |
·发送信号形式 | 第19页 |
·信号的调制 | 第19-21页 |
·接收信号处理 | 第21-24页 |
·系统容量 | 第24-25页 |
·DS-UWB多址技术 | 第25-30页 |
·信号调制 | 第25-27页 |
·接收信号处理 | 第27-28页 |
·接收信噪比 | 第28-29页 |
·系统容量分析 | 第29-30页 |
·伪混沌跳时(PCTH)多址技术 | 第30-36页 |
·伪混沌编码 | 第30-31页 |
·频谱搬移作用 | 第31-32页 |
·PCTH多址接入方案 | 第32-33页 |
·系统误比特率(BER)性能分析 | 第33-36页 |
·混沌序列扩频(CSSS)多址接入 | 第36-39页 |
·混沌扩频序列的产生 | 第37-38页 |
·CSSS多址接入技术 | 第38-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多址接入技术的比较研究与改进 | 第40-61页 |
·TH-PPM与DS-UWB多址接入技术 | 第40-43页 |
·系统误码性能理论值比较 | 第40-42页 |
·系统误码性能仿真比较 | 第42-43页 |
·TH-PPM与PCTH多址接入技术 | 第43-47页 |
·系统误码性能理论值比较 | 第43-45页 |
·接收机复杂度比较 | 第45-46页 |
·系统误码性能仿真比较 | 第46-47页 |
·DS-UWB与CSSS多址接入技术 | 第47-50页 |
·系统误码性能理论值比较 | 第47-48页 |
·接收机复杂度比较 | 第48-49页 |
·系统误码性能仿真比较 | 第49-50页 |
·改进型PCTH多址接入方式 | 第50-59页 |
·混沌映射方式的改进 | 第50-53页 |
·多址接入方式的改进 | 第53-54页 |
·改进型PCTH多址接入系统性能分析及仿真 | 第54-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第五章 UWB微微网(SOP)系统分析 | 第61-70页 |
·SOP系统模型 | 第61-64页 |
·信号模型 | 第62-63页 |
·多址性能分析 | 第63-64页 |
·SOP码分的扩频码产生及特性 | 第64-67页 |
·SOP扩频码的产生 | 第64-66页 |
·SOP扩频码的特性 | 第66-67页 |
·SOP系统性能浅析 | 第67-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6页 |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