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环境下电网的输电阻塞管理研究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1-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4页 |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电力市场简介 | 第12-16页 |
·电力市场的基本特征 | 第13页 |
·电力市场的原则 | 第13-14页 |
·不同管理体制下的电力市场模式 | 第14-15页 |
·电力市场中电网稳定与商业运营 | 第15-16页 |
·我国电力市场改革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 第16-18页 |
·输电阻塞管理的研究现状 | 第18-23页 |
·输电阻塞管理研究的一般内容 | 第18-19页 |
·现有的输电阻塞管理方法 | 第19-22页 |
·现有的阻塞费用分摊方法 | 第22-23页 |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3-24页 |
第2章 输电容量的计算 | 第24-33页 |
·引言 | 第24页 |
·输电线路的容量约束 | 第24-25页 |
·输电线路的热约束 | 第24-25页 |
·输电线路的稳定约束 | 第25页 |
·输电容量计算的基本概念 | 第25-27页 |
·最大输电容量TTC 的定义 | 第25-26页 |
·可用输电容量ATC 的定义 | 第26-27页 |
·最大输电容量TTC 的计算模型 | 第27-28页 |
·最大输电容量TTC 的求解 | 第28-30页 |
·基于直流潮流的电力传输分布因子(PTDF)法 | 第28-29页 |
·连续潮流法 | 第29页 |
·运用连续二次规划方法求解 | 第29-30页 |
·可用输电容量ATC 的计算 | 第30-31页 |
·网络响应法 | 第30-31页 |
·额定系统路径法 | 第31页 |
·小结 | 第31-33页 |
第3章 电力联营体模式下的新型阻塞管理 | 第33-40页 |
·引言 | 第33页 |
·电力市场中利用可中断负荷消除阻塞的可能性 | 第33-34页 |
·可中断负荷成本及具体计算 | 第34-35页 |
·阻塞调度及目标函数 | 第35-36页 |
·阻塞调度原则 | 第35-36页 |
·阻塞调度目标函数 | 第36页 |
·传统的从发电侧调整机组出力消除阻塞的调度模型 | 第36页 |
·引入可中断负荷的新型阻塞管理 | 第36-37页 |
·利用可中断负荷进行阻塞调度的数学模型 | 第36-37页 |
·利用可中断负荷进行阻塞调度的步骤 | 第37页 |
·算例分析 | 第37-39页 |
·小结 | 第39-40页 |
第4章 双边模式下规避风险的阻塞管理 | 第40-50页 |
·引言 | 第40页 |
·阻塞管理中利用输电权规避市场风险 | 第40-46页 |
·基于潮流的输电权 | 第41-43页 |
·金融型输电权 | 第43-46页 |
·阻塞管理中利用输电期权规避市场风险 | 第46-49页 |
·期权的基本概念 | 第46-47页 |
·输电期权的定义 | 第47页 |
·输电期权的定价 | 第47-48页 |
·利用输电期权进行阻塞管理的步骤 | 第48页 |
·交易商购买输电期权规避风险的体现 | 第48-49页 |
·小结 | 第49-50页 |
第5章 基于潮流组成分析的阻塞费用分摊 | 第50-61页 |
·引言 | 第50页 |
·全网阻塞费用的计算 | 第50-51页 |
·电力联营体模式下全网总的阻塞费用计算 | 第50-51页 |
·双边模式下全网总的阻塞费用计算 | 第51页 |
·全网阻塞费用在各阻塞线路中的分摊 | 第51-52页 |
·阻塞线路的潮流组成分析 | 第52-54页 |
·顺流分析确定发电机对线路的贡献因子矩阵 | 第52-53页 |
·逆流分析确定负荷对线路的汲取因子矩阵 | 第53-54页 |
·计算步骤 | 第54-55页 |
·算例仿真 | 第55-59页 |
·小结 | 第59-61页 |
第6章 良好的电网规划消除长期阻塞 | 第61-71页 |
·引言 | 第61-62页 |
·阻塞管理中的机会成本 | 第62页 |
·机会成本的经济学概念 | 第62页 |
·阻塞管理中机会成本的定义 | 第62页 |
·从机会成本角度的经济比较分析 | 第62-65页 |
·总的机会成本计算 | 第62-63页 |
·某条阻塞线路全年所分摊到的机会成本 | 第63页 |
·线路建设费用预算值概算 | 第63-64页 |
·经济比较分析的计算流程 | 第64-65页 |
·良好的电网规划消除长期阻塞 | 第65-70页 |
·电力市场环境下电网规划面临的挑战 | 第65-67页 |
·电力市场环境下电网规划的基本思路 | 第67-68页 |
·基于阻塞灵敏度指标的电网规划 | 第68-70页 |
·小结 | 第70-71页 |
结论 | 第71-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8-79页 |
附录B(攻读学位期间所参加的科研项目目录) | 第79-80页 |
附录C(导线的允许长期工作电流) | 第80-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