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高拱坝的强度与稳定研究
第一章 绪论 | 第1-20页 |
·概述 | 第10-11页 |
·拱坝应力分析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拱坝应力分析方法 | 第11-13页 |
·拱坝应力控制标准 | 第13-15页 |
·拱坝拱座稳定分析 | 第15-16页 |
·拱坝坝体稳定分析 | 第16-17页 |
·拱坝抗震研究 | 第17-19页 |
·本文的工作 | 第19-20页 |
第二章 混凝土拱坝分析理论 | 第20-37页 |
·拱坝应力分析 | 第20-24页 |
·拱梁分载法 | 第20页 |
·有限单元法 | 第20-24页 |
·等效应力法 | 第21-24页 |
·最小二乘法 | 第24页 |
·拱坝坝体稳定分析理论 | 第24-37页 |
·坝体稳定解析分析方法 | 第24-29页 |
·圆弧拱圈的稳定 | 第25-27页 |
·其他二次曲线拱的稳定 | 第27-28页 |
·悬臂梁的稳定 | 第28-29页 |
·有限元稳定分析方法 | 第29-33页 |
·几何非线性有限元法 | 第29-30页 |
·线性屈曲有限元分析原理 | 第30-33页 |
·坝体屈曲ANSYS分析方法 | 第33-37页 |
·ANSYS屈曲分析 | 第33-34页 |
·ANSYS线性屈曲计算方法 | 第34-37页 |
第三章 锦屏一级特高拱坝强度分析与体形优选 | 第37-61页 |
·引言 | 第37页 |
·工程概况 | 第37页 |
·主要工程地质条件 | 第37-38页 |
·不同设计方案介绍 | 第38-40页 |
·两岸建基面 | 第38-39页 |
·体形参数特征值 | 第39-40页 |
·ANSYS有限元建模 | 第40-48页 |
·深化方案3加固后坝体应力、位移 | 第48-54页 |
·坝体位移 | 第48-51页 |
·坝体应力 | 第51-54页 |
·不同设计方案有限元结果对比分析 | 第54-60页 |
·天然地基条件下应力、位移结果对比 | 第54-55页 |
·深化方案加固效果分析 | 第55-58页 |
·不同深化方案加固后应力、位移对比 | 第58-60页 |
·坝体应力 | 第58-59页 |
·坝体位移 | 第59-60页 |
·小结 | 第60-61页 |
第四章 高拱坝应力控制标准的探讨 | 第61-76页 |
·引言 | 第61页 |
·拱梁分载法应力控制标准的探讨 | 第61-67页 |
·拱梁分载法仿真合理性分析 | 第61-63页 |
·200M以上高拱坝拱梁分载法应力控制标准的探讨 | 第63-67页 |
·有限单元法应力控制标准的探讨 | 第67-75页 |
·有限单元法仿真合理性分析 | 第67-69页 |
·拱坝有限元应力控制标准探讨 | 第69-75页 |
·200M以上高拱坝有限元压应力控制标准的探讨 | 第69-73页 |
·有限元拉应力控制标准的探讨 | 第73-75页 |
·小结 | 第75-76页 |
第五章 锦屏一级高薄拱坝坝体稳定分析 | 第76-83页 |
·引言 | 第76页 |
·拱圈线型对坝体稳定的影响 | 第76-79页 |
·等厚圆弧拱圈 | 第76-77页 |
·等厚抛物线拱圈 | 第77-78页 |
·变厚抛物线拱圈 | 第78-79页 |
·锦屏一级拱坝坝体平面稳定分析 | 第79-81页 |
·锦屏一级拱坝坝体空间稳定分析 | 第81-82页 |
·小结 | 第82-83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3-85页 |
·结论 | 第83页 |
·展望 | 第83-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9页 |
致谢 | 第89-90页 |
附录 | 第90-91页 |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与发表的论文 | 第90页 |
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主要科研项目 | 第90-91页 |
附图 | 第91-105页 |